對政治無感、對選舉冷感,有想法但不表態、不行動,是多數華人面臨公投或社區事務時的一向態度。但對於大灣區是否即將擁有一座世界級的綠色商城,老中鼓勵庫柏蒂諾市民在11月的大選中,針對庫市居民的D選項,踴躍投下贊成票。
Vallco的華冠山莊(The Hills at Vallco) 重建,本來應該只是庫柏蒂諾市的社區事務,若以整個大灣區的角度來看二大方向,這是一件值得鼓勵促成的事情。
第一、 灣區城市轉型方向一致 有利矽谷經濟回流
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 的都市與鄉鎮分類定義,基本上是勾畫美國地理區塊以及區分各個都市(Urban)和鄉村(Rural)的依據。2010年人口普查局更進一步依人口密集居住和非居住區域,將都市分為已開發都市(Urbanized Areas簡稱UAs,人口50000以上)以及都會區(Urban Clusters簡稱UCs,人口居於2500~50000之間),UAs和UCs以外的地區則定義為鄉村。
以人口密度來看庫市,100%都市型態。據市府估計,蘋果二號園區啟用之後,白天人口將達12萬人次,幾乎是戶籍人口的一倍。人口是促進經濟繁榮的主要元素,庫市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消費群,卻因為城市機能仍停留在“待開發”階段,既少了都會生活的娛樂誘因又缺乏高檔次的零售商區,以致留不住喜愛夜生活的年輕族群與有能力的優質中齡消費者,使得這個占地11.257平方英哩、平均家庭收入15萬美元的城市,逐漸高 齡化而邁向 “退休”的理想居住地。
科技網絡興起,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也讓市鎮城市化( Urbanisation) 加速發酵,預料將是未來10年甚至更長遠的全球趨勢。檢視灣區幾個大城市,這十年間因應趨勢,紛紛依區域推出各種面積的綜合型多功能商場和住宅,提供樓上辦公、樓下消費的商辦樓層,或者五哩以內、甚至走路即可到達消費區的城市公寓住宅。整個鏈帶自Fremont、Milpitas、West San Jose、Santa Clara幾個東、南灣的城市串成,科技、網絡、電子商務替代工廠東移的製造業,建立總部支配亞洲工廠、全球業務,再次讓矽谷經濟運轉,房價一路飆升。 Cupertino 地理位置緊鄰San Jose與 Santa Clara市,又有蘋果總部坐鎮,自然希望它能加入新興的矽谷經濟鏈中,為科技產業提供更優渥的發展條件。
第二、全球最大屋頂綠地 座落灣區心臟地帶
Cupertino市是灣區華人比例最高的城市,幾任華人市長紛紛在主流從政戰場中,為華人立下不少功勞。華冠山莊業主Sand Hill Property總裁鮑選耀先生與夫人Susanna都是華人,在重建Vallco案中,跳脫一般開發商以預算營利為前提的建設觀念,反以國際觀選擇了二位建築界巨擎 – 建築師Rafael Viñoly與園林景觀設計師Laurie Olin仿庫市地貌起伏、綿延30英畝綠色屋頂設計提案,同時鎖定國家綠色建築白金認證目標(LEED Platinum)推出第一座世界級的綠色商場。綠色造景、建設經費差距以億萬美元計算,這不是一般開發商捨得投資的項目。這股魄力,值得我們華人全力支持。
15年前的Fremont市,主要商業街是以圍繞在Safeway、Border與Barnes & Noble書店的Fremont 大道與Mowry路的交叉口,以及I-880 Auto mall parkway 出口一帶的Costco和各大車行。該市最大的公司是豐田汽車製造廠,為Fremont及鄰近城市提供上萬個工作機會,當時三房二廳帶院的房價是35~45萬美元之譜。十幾年間,歷經衰退、豐田汽車關廠至Tesla重啟汽車廠; Pacific Commons多功能型態商圈興起,與Cosco連成一片,導致市內幾個購物中心因而一陣蕭條。於是Fremont市政府有規劃地興建住商混合公寓,增加住宅人口,使得幾個沒落的購物中心再度起死回生,甚至吸引知名零售商如:Whole Food等在此設立分店。繁榮牽動運輸計畫,灣區捷運系統延伸至Warm Springs成立新站點,更為居民向外縣市開出不少就業機會。幾年來因應開發建設的道路修整工程引來的連連罵聲,如今也在倍數成長的房價讚聲中完全消音。
庫市與佛市土地面積與人口自然不能相比,但境遇類似。同是由Sand Hill Property經營,今年已完工的Main Street商圈雖然注入了一股新意,但仍不足以為庫市帶來充裕的銷售稅收。與趨勢接軌,擴建、連結50英畝的心臟地帶 – Vallco,才是驅動整個庫市活絡經濟的重點策略。 如本專刊內文提及,庫市需要的是“都更級別”的換心手術而不是“商場續攤”的延命插管;與其安於現狀甚至立馬反對,不如全民監督社區建設,與實質利益放手一搏。
《庫市的現在要更好》 預算老打平 要好也很難
美國蘋果有兩大產地,一是一個州,一是六萬人左右的小城市,然而後者的產值卻是前者的近百倍。聽起來這座城市應是富裕天堂,但實際上卻可能是步步維艱的社區。
蘋果公司總部所在的庫柏蒂諾(Cupertino)市,因處矽谷心臟地區,所以也是Trend Micro與Seagate等資訊科技大公司的總部。如同其它矽谷由農牧發展出來的核心城市,庫市既是企業總部,也是這些大公司上班族的家,所以交通與生活環境是市民們最關心,也是歷屆市長最注重的施政方向。
按人口普查局估的2015人口為60572人,換算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哩5380人,但該市基本上以H-85公路為界,其西尤其沿Stevens Creek Blvd.與Bubb Rd.,是小社區、舊商業區與工業區,人口與發展有限,市西端的山邊,又屬半農牧與自然保護的低密度開發區,所以真正人口密集區是從公路東側至市邊界,其中又可以Stevens Creek Blvd.與De Anza Blvd.路口為本市心臟,放射出去構成市民最主要的政經文教與生活的空間,而這東半塊市區的高密度使用,也讓這半座城市吋土吋金,容不得半點浪費。
2013年由灣區政府協會(Association of Bay Area Governments, ABAG)與大都會交通委員會(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Commission, MTC)聯合通過《計劃灣區》(Plan Bay Area, PBA),提到2040年庫市人口預估會成長至66,100人,除非西邊存在已久的水泥廠與其專用的鐵道獲得解決,否則因應這一成的新增人口,還是只能靠東市區做有效解決。市府長期以來依循ABAG與MTC所認可,地方政府為滿足居民與企業員工需求而設的優先開發區(Priority Development Areas, PDA)綱要,將Stevens Creek Blvd.從H-85到市東邊界這四分之一哩長範圍劃為PDA,也就是說,PBA所講的八成新增住房需求可能還是會在這塊區域興建。
土地運用是市府的總體規劃(General Plan, GP)的核心,而這個規劃的願景有二,一是希望實現安靜又有魅力的生活空間,另一是要有顆生氣蓬勃又多用途的城市心臟。最終要讓庫市成為安全、友善、健康與緊密相連的生活與工作社區。但要實現這些願景,除了上級機關的補助外,確保市府自主財源是關鍵,這也是總體規劃的指導原則之一。
雖然有全球最有錢公司的總部在此設立,但庫市主要預算來源的普通基金,五成多是依靠銷售稅與物業稅,其中銷售稅有六成多來自兩大科技公司,未來蘋果公司二號園區與一些新開發的零售商場,或許會貢獻些銷售稅,但市經理David Brandt於2015-16預算書中還是說,這一年只能收支打平,且未來四來展望也還是打平。
預算老打平只能做常態性維護,難有重大社區建設,所以像I-280與H-85交流道改善工程,與Stevens Creek公車專用道,這兩大影響庫市交通的重要工程只能靠MTC的經費,而其它展現和諧願景的自行車道、人行步道等建設,還是必須靠自主財源來一一實現。除依賴大公司稅金貢獻外,想建設又不能加稅增居民負擔,看來唯有廣拓銷售稅或物業稅的徵稅來源,才是應對庫市要更好的良策。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團結一心才有得拼
庫柏蒂諾(Cupertino)的居住排名一直不錯,以2015年的資料來看,像擁有全加州第二好的家庭居住城鎮、第三佳社區城鎮、公立學校第四名、最安全城鎮第六名等成績,當然房價也是名列前茅,2015年被北美最老字號的房屋仲介公司Coldwell Banker評為全美第四貴。而站上第一名的除了是最有錢公司的總部外,老字號的單一校園社區學院De Anza College,這位庫市第三大雇主在加州可算是第一名的社區學院,經常在協助學生銜接進加大與州大體系的排名上居冠,也曾於2012與2013年被CNN Money頻道評為入大學率最好的社區學院。
也許因為四分之三以上居民有大學以上文憑,將近百分之百的高中或副學士學歷,以及高科技公司林立,這裡的學風鼎盛,尤其STEM方面。在U.S. News的全美STEM公立高中排名上,庫市的兩所高中擠進前三十,分別是#14的Monta Vista High與#30的Cupertino High,與德州Dallas並列前三十中唯一有兩所高中上榜的城市。
說這座城市是由矽谷菁英組成的一點也不為過,五成多就業人口是高級白領與大企業專才,近三成是企業主,年齡中位數約四十歲。按2010年人口普查局資料,20歲以下人口占比29.5%,65歲以上者占12.5%,即有57%的人不是在學術深造,就是在就業市場,其中又以35至55歲事業有成的社會中堅份子占比35.5%為最。雖然隨著退休人口增加,出生率下降,人口結構逐漸朝高齡化走,但短期內該市屬中壯年的年齡中位數事實應不會改變,還是個典型人生顛峰、事業有成的菁英組成的城市。孩子教育好,成人工作佳,還曾被維基百科說成全美第十一富有的五萬人以上城市,也被Business Insider依收入、安全、婚姻與教育等七個標準衡量為全美第七幸福的大都市郊城,加州唯一進入前十名者。
庫市諸多好成績,但和更好的鄰居城鎮比起來,離滿意可能還有段距離。像旁邊的Saratoga與Los Altos的居民,八成以上是大公司出來創業的企業家,無論人均或中位數家庭收入,都比本市高了四分之一到五成,不過它們屬三萬人左右的小鎮,規模有別。而另外三個相鄰大地方West San Jose、Santa Clara與Sunnyvale,比起庫市又差了一截,居民富有程度也幾乎少了四分之一以上,但其中兩個又都是十幾萬人以上的中型城市,庫市規模也差了一截。這個區域如果拿一個大公司的宿舍區來做比喻的話,Sunnyvale等市像是一般員工宿舍,庫市像高階主管住宿區,而山邊的Los Altos等則是老闆的家,非常標準的美國住宅區設計。
其實比起相鄰的這幾個城鎮,庫市在Santa Clara縣更想競爭的對手可能是帕羅奧圖(Palo Alto),人口數接近,中位數家庭收入也差不多,但他們在很多方面卻領先庫市許多。遠的不說,光STEM公立高中排行上,Palo Alto High就比Monta Vista High高一名,房價在Coldwell Banker的排名上也高兩名。不過有「矽谷誕生地」美譽的帕市畢竟是面積大一倍,鐵公路完善,甚至本身有機場的成熟城市。該市完美融合新與舊、住與商、創新與傳統等各方面,市政規劃也有豐厚稅收支援,讓他們有實力做很多事,像宣布年收在25萬以下都算是中低收入戶,可接受市府住房補助,實在有夠霸氣。
當然,庫市贏過帕市的地方也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占了近三成總人口的華裔,也出過五位華裔市長,雖然還不像小台北之稱的Monterey Park市,幾乎已成華人自治區,但在灣區卻也是指標性的華人城市。而這座城市能否超越帕市,甚至成為不但最有錢且最宜居的新美國天堂,全體市民的團結是決勝點。
重新定義幸福才會擁抱真幸福
今年四月,JCPenney關掉庫柏蒂諾(Cupertino)賣場後,與市府中心區隔街呼應的Vallco購物商場就近乎鬼城,空舖率高達九成六,不僅令人感嘆唏噓,且已有竊盜等罪案發生,開始構成市民的安全威脅。這塊優先開發區(PDA)內占地五十幾畝的黃金地段,居然可以一閒就閒了好多年,也令人咋舌。
將之活化,已幾乎是歷屆市領導與全體市民的共同心願,但過去因產權複雜與經營理念不一,導致多次活化失敗,且加上鄰近市鎮大購物中心雨後春筍冒出,其中以聖荷西Valley Fair啟用的傷害最大,從此一蹶不振。沒有一位居民會希望精華區有這麼一大片鬼城,甚至是犯罪的淵藪,這是絕對可以肯定的,但怎樣來活化它,庫市人卻有不同看法,甚至相左到要訴諸公投。
將這塊地終於整合起來的Sand Hill物業公司在其公投倡議(Vallco Town Center Specific Plan Initiative, VTCSPI)中說,遵循2014年市議會通過的總體規劃(GP)指導方針,要將這衰敗商場打造成好走路的、好騎單車的、世界最大的三十畝屋頂綠地生態城,成為既是市中心的多用途社區,同時也是市中心的公園綠地。
好走路好騎車對紓解庫市交通至關重要,在總體規劃中就設計了全城行人單車路網,以半哩距離內讓人好走路去工作、上學或購物休閒為目標,而單車除了高速公路不能上去外,所有道路都要好騎車。據FindtheHome對庫市的調查,有近九成工作人口是開車上班,包括大眾運輸在內的其它交通方式才5%。該市的雇主至少雇用了數千位市民當員工,以蘋果公司為例,其2012年報告說雇用1285位市民,預估加上二號園區則約有兩千居民。如果這些本地上班族全改為走路、騎車通勤,相信有助降低市內塞車情形。而VTCSPI所要開發的華冠山莊(The Hills at Vallco),又臨近蘋果二號園區,若住在華冠工作在蘋果的居民都能單車或走路上班,對緩解上下I-280交流道的N Wolfe Rd.交通必有很大助益。
如何活化這塊黃金地段,見解最不同的是該多用途呢還是繼續做大商場。競爭公投案「庫市理性發展倡議」(Cupertino Citizen’s Sensible Growth Initiative, CCSGI),希望這老商場還是回到零售賣場與娛樂中心就好,因為擔心過度開發會讓庫市變調。而VTCSPI打算走住家、辦公室、商場、娛樂場與社區中心的多用途開發路線,著眼於灣區政府協會(ABAG)對庫市2040年的成長估值,與2010年相比人口可能增加一萬三千人、住房增四千戶左右、工作數約再增三成,而優先開發區內可利用的土地已不多。
在網購早已取代實體賣場的時代,零售專家Jan Kniffen說將有三分之一大賣場關閉的美國,以及相信多數居民是開車到Sunnyvale好市多(Costco)做一週採買的當今庫市,那種活化方式能更有效利用這塊珍貴土地,滿足ABAG設定的未來目標,相信選民們不難看出區別。
這塊地要趕快用大家無異議,爭執出在該怎麼用。CCSGI希望保持印象中美好的過去庫市,而VTCSPI則強調適當改變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庫市,兩者宗旨並無對錯,只有可不可能的判斷差異。
這讓人想起2004年印度裔大導演M. Night Shyamalan所拍的得獎電影The Village,它講述一群長老建立一個隔絕的世外桃源,必須靠各種驚悚傳說來阻止村民走向外界,但因生存需要,年輕一代還是走出去了,卻發現一直生活的十九世紀村莊只是廿一世紀水泥圍牆下的動物保護區。若真能靠封閉傳說而過著世外桃源的日子,當然也是種幸福,但實際上不可能,現實中的庫市就是如此不可能,因為庫市不是喜馬拉雅山下的不丹,何況如今的不丹也必須適應外界來重新定義幸福了。
《庫市的未來會更好》 建設依藍圖 進步又幸福
庫柏蒂諾(Cupertino)市的未來在那裡?不是市長說了算,也不是市議會與委員會幾個人開幾個會就可決定的,而是州政府法律規定下,經過一套審慎縝密的集思廣益過程,等同於全體市民認可下所定出來的。
依照州政府法65300條規定,每個加州自治縣市都要採用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長期、全面又具體的總體規劃(GP),而州長的規劃研究室(Office of Planning and Research)也會定期為各縣市提出總體規劃指南(GP Guidelines),當作各縣市依特色做出自己GP的範本。而這份GP的定案,除了要經各縣市議會、委員會的規劃,還要經過無數場公開研討會、會議、公聽、公開閱覽以及線上調研等程序才能底定,庫市目前的總體規劃,就是經過這麼複雜詳盡的流程所產生的,因涵蓋年份從2015-40,所以又稱為《社區願景2040》(Community Vision 2040)。
GP有一份經過所有市民、地方商家、物業主、民選與指派官員及庫市其它成員,共同參與描繪的心願藍圖,要將庫市建設成一個面面俱到的平衡社區,安靜又有魅力的鄰里、模範公園與學校、親山親水親原野,以及一個活力十足多用途的「城市之心」,讓所有居住或工作在庫市的人,有充分的場所與機會來互動、休閒、創新與合作,從而享受安全、友善、健康、相繫、好行好騎又包容的環境。
彷彿建築示意圖般活靈活現的未來庫市,讓每位市民腦海中都能有共同的想像,而其具體指導方針則包括了以下十二項:發展有凝聚力鄰里、增進公共健康與安全、加強綿密路網、提高行動力、促進平衡社區、支持活潑又混搭的商業、確保有魅力的社區設計、擁抱多元性、支持教育、保護環境、確保財政自足、確保一個傾聽民意的政府。當然,這十二項方針也是經過廣泛市民的參與,才能最終底定的。
做為2040年前庫市建設「憲法」的GP,對於每一項新建設、新開發,都要求必須符合上述十二指導方針,因為這是所有市民的共同願景,像已獲委員會與市議會批准,Sand Hill物業公司所提的Vallco 購物商場活化再生開發案,在規劃設計時就完全考量到綿密路網、活潑混搭的商業、頂級的設計、保護環境、支持教育與支援市府財政等各方面需求,讓那奄奄一息已久的舊商場,脫胎換骨成一個充滿活力又具多用途的新「城市之心」。
當然,即使美國憲法也有修正案,所以GP也會隨時進行合理調整,但州法規定每年最多四次,而目前庫市的修正稿(GP Amendment),也正在進行徵求意見、公聽、公開閱覽與調研工作,歡迎所有市民提出更有益於庫市的修正意見。不過,修正是需要不斷修正,但市政建設可不能等修正完成後才進行,否則永無進步之日,所以合理的建設共識,應是在定案的總體規劃下,大家攜手同心,努力讓庫市的未來會更好。
城市想變好 生意不能少
支付庫柏蒂諾(Cupertino)市民最相關的公共工程、規劃與社區發展、休閒與社區服務、治安等施政預算的普通基金,按2015-16年預算書內容,是靠30%的銷售稅與24%的物業稅撐起來的,其它像政府規費、執照與許可費等都只是一成不到的零頭小錢,而在每一元銷售所增加的8.75分稅金中,庫市只能拿到1分。庫市建設要稅金,若商業不振,就只能靠加物業稅來補,雖然這裡的住房中位價值已上看一百八十萬,灣區屬一屬二的高,但再高也相信沒有任何一位市民會樂見拿自己的房子收稅,所以增加銷售稅的貢獻度是皆大歡喜的方案,而要增加銷售稅收就需要大家來做生意,庫市也應歡迎大家來做生意。
市府估計,一旦蘋果二號園區啟用,庫市白天人口將達十二萬,幾乎是戶籍人口的一倍。雖然庫市是以電腦科技聞名,但事實上它的企業是貿易、專業服務、零售、食物及娛樂業占多數,可見做大公司與上班族的生意有多大。
庫市除了擁有大量的工作人口外,還有優質具商機的六萬多名居民,平均家庭收入十五萬,四分之三以上人口有大學以上學歷,九成是白領,且居民前三大職業是電腦、管理與工程師之類的高管或專業人士,消費潛力無窮,加上境內多高薪員工,庫市的市場非常龐大。專業科技產業可相互連繫,零售休閒與餐飲方面也有高端消費族群,Whole Foods全美最大賣場之一就設在庫市。而且為吸引企業進駐,除積極招商外,簡便的行政手續與稅金優惠,也都是庫市的魅力之一。
如名牌般的庫市郵遞區號也是招商的一大賣點,矽谷重量級大公司環繞四周更不在話下,離聖荷西國際機場只有11哩,而舊金山與屋崙國際機場也不過三十哩左右,交通方便,地處矽谷中心,確是經商開店的好地方。目前除了已有的台灣新竹等三座姐妹市外,還積極開拓上海、南京、重慶、台北等十二座大陸與台灣城市的關係,為引進更多企業鋪路。但四處忙招商之餘,庫市的辦公與商業空間準備好了沒?
庫市的H-85以西不是保護區就是舊工商區,公共建設不是還不到位就是不能高度開發,所以能吸引企業進駐的地點,還是扣掉住宅區外的沿Stevens Creek Blvd.兩側總體規劃裡的特別區域(Special Area, SA),其中又以地點最佳卻荒廢最久的Vallco購物區為最。Vallco Town Center Specific Plan Initiative公投倡議計畫要將這塊地建成住宅、商場與辦公室的多用途生態園區,可約多提供64萬平方呎的零售與娛樂空間,以及200萬平方呎的辦公空間,約又相當於一個蘋果二號園區,等於為本市多增加一個蘋果公司進來,財政幫助非常大。
庫市要更好,這是立場再怎麼不同的市民們都有的相同心聲,但是從「要」變成「會」更好的前提是有足夠的財政收入,增加物業稅只會讓庫市在地人怨聲載道,所以只有增加更多銷售稅來源,才是該市重要、穩定、會成長又大家叫好的財政梁柱。現在的庫市好經商,企業都知道,但庫市全體市民們也可能需要想想,大家可有為企業的未來準備好?
Vallco需要的是換心手術 而不是插管延命
位於庫柏蒂諾(Cupertino)市中心,屬於優先開發區內的Vallco購物商場,過去曾是許多庫市人美好回憶之寶庫,但因換湯不換藥式的多次轉手經營,以及實體賣場走向沒落的時勢所趨,如今已是荒涼冷清的唏噓所在。在Yelp上看到的網評,盡是當年風華對比當今沒落的感慨。從1970年代就在此購物的Elizabeth DeBruin說:「如果你想拍部殭屍片,選這裡準沒錯。」120萬平方呎的商業空間,竟有96%以上的空舖率,相信市府與市民們,比誰都想更早活化它。
這商場是介於I-280與Stevens Creek Boulevard之間,位於N Wolfe Rd.兩旁的Vallco 購物區的核心,而此區是經市議會與委員會通過的總體規劃(GP),用來過渡庫市生命的特別區域(SA),期待它成為一個新的多用途城中心(Town Center),以及庫市的門面。在對它的願景中,特別強調行人與單車的友善性,希望除了車走的主要幹道外,連結此附近區域的交通工具多靠這兩種,所以開發要求特別注重這點。另外就是還要有以社區居民為主的公園與廣場,以及為毗鄰的獨戶住宅區建立緩衝,減少在轉型活化的過程中,對附近傳統鄰里造成衝擊。但因過去的改裝都流於表面,所以GP認為亟需新投資來升級並替換舊建築,讓這塊商業區有更高的競爭性與更好的社區服務。
首度完全擁有此商場並整合周邊的Sand Hill物業公司,打算怎樣規劃這真正變成完整一塊的58畝特別區域呢?在其提出的Vallco Town Center Specific Plan Initiative公投倡議中寫道,將完全滿足GP對此特別區域的要求,透過重建變成一個充滿活力、永續的、好走路的及安全的城中心,給庫市一個零售、餐飲、娛樂、休閒、辦公、住家、旅館、教育、開放空間與公共設施的市民場所。整個規劃由得獎無數的建築師Rafael Vinoly主持,在與地景建築師Laurie Olin合作下,設計出仿庫市地貌起伏的30畝世界最大屋頂綠地,其中設置了早期庫市常見的葡萄園、果園與花園,給老庫市人重溫當年純樸又抒情的田園風貌,某種程度上,幾乎可稱為庫市地景遺跡的重現。另外在這兼具環保功能的屋頂綠地設計裡,還安排了3.8哩長的慢跑步道,等於在市中心營造出另個比Picchetti Ranch 野地保護區還長的步道環境,離塵不離城,莫此為甚。另個特點是實現了GP要求的緩衝區設計,成為相鄰的工業區與獨戶住宅區間,環境與心情都能適當調整的綠色環境。
Olin說:「這重建規劃案,是我一生所有作品的心血結晶。」也認為此案是他五十多年職業生涯巔峰之作的Vinoly說:「這地方是未來的所在,所有這裡發生的一切,也將發生在世界其它地方。」
庫市心臟Vallco購物商場已垂垂老矣,需要的是換心手術而不是插管延命,需要的是全民監督,而不是立馬反對。無論是重回Valley Fair般老路或複製Santana Row過來,那都不是六萬人口的庫市所能養得起的,結果可能又是風光一時、蕭條長期的插管延命。庫市的特別區域應有庫市自己的特色,自然環保又親民,讓每位庫市人去那裡都能找回美好的回憶,讓每位造訪的遊客都能產生難忘的經驗,這才是《社區願景2040》市民共同藍圖的實踐,也相信這才是這塊爭議已久的土地,重獲新生的意義所在。
(全文完)
老中地方新聞專題報導系列
文字記者/ Pegasus , 人美
攝影記者/龔建華,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