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亥俄州派克縣4月22日發生連環槍殺案,受害者中槍時處於睡眠狀態,他們的遺體是在當天早上被發現的。8名受害者中包括一名孩子才出生4天的年輕母親和一名16歲的少年。
據美國媒體報導,這幾起槍殺案極其殘忍,是處決式的暴力行為。當地居民稱,這起系列槍殺案是一大悲劇。事發後,派克縣及周邊學校一度關閉。
連環槍擊慘案發生後,俄亥俄州司法部宣布該州犯罪調查局正在牽頭對此案進行調查,目前有215名執法人員參與了調查,當地居民已經向警方提供了數百條案件線索。此外,警方在4處作案地點附近也發現了種植大麻的痕跡,不過尚不清楚,這同槍殺案有何具體聯繫。
最近一周來,美國佐治亞、威斯康辛、亞利桑那、馬里蘭等州也發生了多起槍支暴力事件,這再次引起輿論對美國槍支暴力頑疾的關注。自2013年以來,惡性槍殺已經造成409人死亡,129人受傷,平均每兩週就有一次惡性槍殺事故。俄亥俄州當地媒體辛辛那提新聞網評論說,層出不窮的惡性槍擊事故使得美國多個網站和健康組織花費大量人力、金錢統計這些悲劇的時間、地點和影響,並進行研究,希望推動公共政策調整,阻止類似事件發生。
據槍支暴力檔案網站報導,以州為單位統計,2013年以來,得克薩斯州共發生10起惡性暴力事件,為各州最多,加利福尼亞州發生6起惡性暴力事件,位居第二。從年份來看,2013年至2014年,美國惡性槍支暴力事件分別為25起、18起、27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4月,美國已經發生9起惡性槍擊事故。
據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美國有3億多人口,私人槍支保有量逾3億支,每年全美約有3萬人死於槍口下。過去10年裡,超過400萬美國人成為襲擊、搶劫和其他涉槍犯罪的受害者。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詹妮弗·多里亞克分析認為,美國城市實際發生的槍擊事件遠超過報告的數量,現有的數據不能反映美國槍支暴力有多嚴重。對美國來說,減少槍支暴力應該是美國公共政策的一項優先考慮方向。就拿首都華盛頓特區來說,在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間,只有22%的槍擊事件向警察報過案。
今年1月,奧巴馬發布行政命令,擴大售槍許可審批範圍,加強購槍者背景審查,充實審查力量,研發新的槍支安全技術等。但是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同近年來其他控槍措施發布後的情況一樣,市場上槍支出售數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原因是很多人擔心未來槍支控制措施更加嚴格。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公佈的最新數字,今年3月,該部門對超過252萬購槍申請者進行背景審查,比去年同期增加3.5萬。
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侵犯。這成為美國控槍的一大障礙。控槍是美國社會爭議最大的問題之一,被賦予了意識形態色彩,民主黨與共和黨爭執不下,再加上美國步槍協會等利益集團的遊說,推動控槍困難重重。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