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孩子養貓或成日後罹患精神疾病風險因素

研究發現,孩子與貓一起生活可能會成為罹患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一個風險因素。科學家認為一種名為弓形蟲的微小單細胞生物可能是罪魁禍首。

據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弓形蟲是一種最常見寄生蟲,感染約6000萬美國人以及據估計大約一半的世界人口。它也廣泛存在於許多哺乳動物和鳥類身體中,與貓有著一種獨特的關係。

這種寄生蟲只能在貓身體內繁殖-這對貓有好處,因為弓形蟲有助於它們捕捉獵物。當弓形蟲感染齧齒類動物,科學家們已經瞭解到的是這些齧齒動物對貓的反應發生了改變,它們失去了對貓的天生畏懼感。

人會因為不小心攝入貓的糞便接觸到弓形蟲 – 這在你更換貓砂或攝入被污染的土壤(比如在園藝勞作後沒有洗手,或者在沒有清洗的情況下食用直接來自園林的水果或蔬菜)時常常發生。
貓感染這種寄生蟲後很少表現出症狀,因此他們的主人無從得知貓是否出了狀況。人們也會因為飲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用沒有煮熟的肉感染。

對大多數健康的兒童和成人來說,弓形蟲不會造成任何明顯的問題,因為免疫系統通常可以防止它引發疾病。科學家懷疑這種寄生蟲留在體內,轉入休眠。但孕婦應採取預防措施,因為弓形蟲增加流產和出生缺陷風險。同時,一些研究發現這種寄生蟲和精神障礙發生率增加之間存在某種關係。

這項在六月份Schizophrenia Research上發佈的最新研究對以前兩項研究進行對比。這兩項研究在1982年一項未公佈的精神健康調查中發現兒童時期養貓和以後生活中罹患精神分裂症之間存在聯繫。

「結果是相同的,都表明在孩子長大後有嚴重精神疾病的家庭中,孩子養貓顯而易見地更為常見,」來自Johns Hopkins 大學的研究團隊總結道。
Stanford Lucile Packard兒童醫院兒科傳染病專家Hayden Schwenk博士說這項研究不應該讓家中養貓的父母陷入恐慌。

「可能會有聯繫,但這並不意味著有因果關係,」Schwenk解釋說。「這項研究並沒有顯示弓形蟲與精神疾病之間有直接聯繫,並且這項研究的作者表示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同時,Schwenk博士指出,「很多人有貓,而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相當較少見的疾病。」

Golden Gate Pediatrics兒科醫生Lisa Dana博士也認為在家長考慮放棄養貓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但她說小心總不是壞事。

「我不會讓孩子換貓砂,我會蓋上沒有在用的沙箱,」Dana博士說。「我對有沙子的操場也會小心。特別是貓多的地區。我知道在San Francisco,許多操場已經停用沙子。這些預防性舉措會帶來變化。」

Dana博士補充說,公眾應該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弓形蟲對免疫系統受損人群和孕婦會造成嚴重後果。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