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兩大報紙同出重磅報導希拉里恐“錢關難過”

自從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宣布加入總統選戰後,就成為各方審視的焦點。據台灣“聯合新聞網”4月24日報導,美國兩大報紙《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22日不約而同均在頭條報導希拉里和丈夫克林頓的金錢爭議,包括希拉里隱瞞講收購美國鈾礦的俄羅斯國營企業捐款給克林頓基金會一事,以及部分邀請克林頓演講的單位同時也是克林頓基金會金主身份一事,令慈善捐款和私人金錢界線模糊。報導表示,這可能讓準備競選的希拉里面臨麻煩。

《紐約時報》通過查看美、加、俄三國證券公告紀錄,加上數十次採訪,揭露出克林頓家族和俄羅斯政府的利益聯結。據報導,2009至2013間,“俄羅斯國營核能公司”(Rosatom)分三次逐步收購加拿大開採​​鈾礦公司“鈾礦一號”(Uranium One)後,其中一部分金錢流向了克林頓基金會。俄方收購鈾礦一號後,將成為全球最大鈾礦開採商之一,並控制美國20%的鈾礦。因鈾礦涉及國家安全,按規定,此交易須經數個美國政府單位代表組成的委員會審核,並由國務院批准,而時任國務卿正是希拉里。

在俄方宣布收購案後不久,親近克里姆林宮的一家俄羅斯投資銀行邀請克林頓赴俄演講,酬勞約台幣1550萬元(約合人民幣308.76萬元)。此外,鈾礦一號的董事長也透過家族基金會,捐出四筆共約台幣7300萬元(約人民幣1454.16萬元)善款給克林頓基金會,但希拉里並未公開揭露。

希拉里在國務卿任內與奧巴馬曾有協議,須公開捐款者身份。不過《紐約時報》也指出,捐款及演講邀約在這樁收購案中是否扮演任何角色,不得而知。

而據《華盛頓郵報》報導,2001至2013年間,克林頓演說收入超過1億美元(約人民幣6.19億元)。這段期間邀請克林頓演講的240個單位中,有67個也是基金會金主,捐款皆在台幣31萬元(約人民幣6.17萬元)以上。

這些“主辦單位兼善款金主”包括4家知名金融機構:高盛、巴克萊、德意志銀行和花旗,這段期間它們分別捐款台幣8500多萬(約人民幣1693.2萬元)至3.5億元(約人民幣6972萬元)不等,付給克林頓的演講費合計超過台幣930萬元(約人民幣185.25萬元)。科技業金主有微軟和思科,捐款100萬美元(約人民幣619.65萬元)起,演說酬勞合計付出超過台幣3170萬元(約人民幣631.46萬元)。

報導說,企業或政府透過捐款拉攏可能成為下一任總統的人,或是卸任元首透過演講維​​持人氣並賺錢,這類情況在美國並不稀奇。曾邀請克林頓演講的大學和慈善組織表示,克林頓能言善道,卸任後仍受民眾歡迎,學校或組織的年度活動若能請到他,等於是活動成功的保證。

克林頓發言人不願回應“主辦單位兼善款金主”的疑問,只是強調他離開白宮後才開始接受演講邀約。克林頓基金會發言人則說,這顯示捐款人也很想通過演講分享克林頓的想法。

中新網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