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也有收禮卡(Gift Card)的經驗,沒錯收到喜歡的商店禮卡令人很興奮,更可以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東西。一語既之,送禮卡的免卻煩惱,收禮卡的開心,這不是很天才的概念嗎?但是,萬一收到自己不喜歡、不合用的禮卡又怎麼辦?總不能跟人家說「噢!對不起,我用不著。」這麼沒禮貌吧?
筆者對禮卡可謂又愛又恨,對它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之感 ﹣筆者收過一張蘋果零售店的 50元禮卡,金額倒不算少,但是在「百物騰貴」的蘋果店, 50元又有什麼用武之地呢?雖然禮卡不會過期,但愈遲用只會愈貶值,筆者於是無奈地選了全店最便宜的iPodshuffle,售 49元,可惜美國的銷售稅實在太貴,筆者最後還要倒貼 6元,帶了件無謂的東西回家。
金額不足的禮卡很煩人,試問誰喜歡貼錢?但原來金額「太多」的禮卡一樣會帶來很多麻煩。筆在多年前收過一張100元Body Shop禮卡,遺憾自己不是這商店的常客,良久才用剩 5元,更倒貼了幾塊錢把這卡用完。但後來筆者看新聞才知道這5元其實是可以套現的。
根據ABC新聞資料,加州法律規定當禮卡餘額只剩10元(或以下),若持卡人要求,商店必須全數退回現金,大家都不知道吧?沒錯,很多人都不知道。
本年5月南加州一名顧客於連鎖餐廳Boston Market使用禮卡結帳後餘額只剩6元,所以要求職員退回餘額,但遭到拒絕。儘管該顧客引用法律,經過多番理論,職員仍堅持「不可能退禮卡的錢」。最終要告上客戶服務部才成功領回顧客應得的6元。雖然法律猶在,但美國許多商店仍對禮卡退款法沒有概念,與其爭辯只會辛苦自己,何不乾脆把手頭上的禮卡賣掉吧!怎麼賣?現在告訴你。
最近美國流行一種「收買、轉售」禮卡的網站,較受歡迎的有如cardcash.com及cardpool.com。這些網站操作簡單,更是省錢好幫手!比如你有一張價值100元的Target商店禮卡,但自己卻馬上要回國,來不及使用 ,這個時候,這些網站就起作用了!以cardcash.com作例子, Target商店100元禮卡的收買價為90元現金,而且絕大部分的收買價都達到原價的85 ﹪以上,頗為合理。持卡人可馬上套現,毫無疑問,現金比禮卡實在多了。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持卡人需親自把禮卡寄出,對方收到卡後才會發錢。
網站收買禮卡後會以「絕對比原價便宜」的價錢轉售,從而賺取差額。再舉例,cardcash.com上,92元就可以買到一張價值100元的Macy’s百貨公司禮卡,網站方面賺了多少差額我們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就這樣省了8元!截至7月上旬,一些廉價的轉手禮卡包括H&M (付80元得100元)、Starbucks (付78元得100元)、Petco寵物店 (付76元得100元) 及Claire’s少女時裝店 (付69.5元得100元),甚至連一向不打折的名牌Louis Vuitton一樣有,真是省錢無界限!
但理性點來說,打折禮卡不是百利而無一害。有些人為了省錢買了不實用的禮卡,心裡時常提醒自己要去該商店消費,最終只會迫自己買無必要的東西以滿足心理,這「為買而買」的行為不是省錢,反而是浪費。像筆者自己也有買打折禮卡,但是在作選擇的時候絕對理性,只買自己或家人常光顧的商店,那就不會有用不完的情況,日積月累,真的省了不少錢。
消費購物本是一件樂事,買得精明更是雙重快樂。禮卡有如一張電影票,買了就得用,若果你臨時失場,也許會有人願意以低價買下你的票,錢總比一張舊票好;若你是那個以低價買票的人,無論電影好不好看也要接受,因為是你的選擇,除非你清楚知道自己很想看這電影。 聰明的大家,應該懂得選擇吧!
文/n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