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窮的人捐贈最多?

 

美國人以樂善好施而著稱,但令人感到諷刺的是捐贈能力最低的人卻一般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捐贈最多的人。

根據Mint.com針對捐贈所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收入少於2萬元的人投身慈善的可能性是收入在10萬元的人的兩倍,即使他們同樣捐贈收入的四分之一。其他發現包括:

  • 美國人每年向慈善事業捐贈3000億元。
  • 美國有973354個公共慈善組織,匯聚資金達1.3萬億元-超過美國政府徵收的稅。
  • 最富的百分之十美國人捐的錢佔慈善事業所收到資金的百分之二十五。
  • 按照收入比例計算時,最窮的人成為最慈善的人。
  • 保守主義比自由主義者更有可能捐贈。
  • 宗教人群比非宗教人群向非宗教事業捐贈更多。


這些發現一點也不讓John Killinger驚訝。他是The Zacchaeus Solution (www.johnkillinger.com)一書的作者。這本書描述一位牧師和他的妻子捐贈一半財富以避免兩名教堂員工被解僱, ​​並且他們的行為激發了全國性的效仿。

“我認為,美國人發自內心地知道好人如何感受,當他們運用自己所擁有財富的一部分去幫助處於痛苦中的他人,特別是在當前經濟面臨困局的情況下。”Killinger說。 “如果你希望有好的感覺並真正享受生命,那麼就與他人分享你的快樂和財富。我們在銀行賬戶所損失的會讓我們在精神上獲得三倍的回報。”

在政府救濟時期,Killinger認為我們應當更加意識到彼此關愛,而不是坐等山姆大叔的施捨。

“我們真正不需要政府來讓一起變得更好。”他說。 “我們可以自力更生,並且我們已經在自己動手,以個人和團體的形式,更加有效率,也更為成功。”

Killinger認為媒體實際上顛倒了事情的前後,當他們報導億萬富翁巴菲特如何答應向慈善事業捐贈一半財富並激勵其他億萬富翁效仿的時候。

“他們總是好像巴菲特正在激勵其他人捐贈似地進行報導,”他說。 “我認為事情不是這樣的。我認為他受到其他人的激勵而樂善好施,他只是希望將這種激勵傳播開來。我認為他知道沒有事情比幫助有需要的人能我們感覺更好。好事激勵更多的好事;它們互相感染。我們生活在一個富足的世界,但有時我們忘記我們的幸福,因為我們太忙於掙錢或積累財物。總是存在有什麼和沒有什麼的問題。與其考慮這兩個極端,我們大家為什麼不能簡單地做回自己呢?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