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看消費電子:Fibit超強體驗感 巧獲消費者芳心

手腕上有隻蘋果最新出品的Apple Watch好像很炫,可是硅谷小編郤注意到,周圍越來越多的硅谷專業族,手上戴的不是Apple Watch,而是另外一個品牌Fitbit出品的手錶。

Screen Shot 2016-03-07 at 12.09.27 AM

小編上網查了一下,發覺是有些不一樣,決定買隻來試試,一試之下愛不離手。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下Fitbit跟Apple Watch到底那邊不一樣?它好在那裡?

首先,在價格上Fitbit的價錢就有得比。幾個不同的款式,在亞馬遜網站上按讚說好的數目也高得不得了。Fitbit 的幾款手鏈,從簡單一點的Flex Wireless,到功能多一點可測心跳的 Charge HR款式,都有一萬多、二萬多人次的消費者上去按讚說好?這就值得小編研究一下啦。

Screen Shot 2016-03-07 at 12.09.54 AM

價格高低,當然是巿場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可是一個大家幾年前沒聽過的品牌,郤突然冒出,來勢兇兇,可以跟蘋果有得比?這裡面就有值得探討之處。也許咱們想創業的硅谷工程師們,從這裡面可以看出什麼門道,作以後創業的參考。

好康大家來比一比。Apple Watch 現在有20種款式,價格從549元到 1,099元都有。當然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喜歡擁有一款最新蘋果產品,有事沒事、有意無意拿出來炫一下,引起周圍好友驚叫一下的,也大有人在。

為什麼有人會喜歡Fitbit?而不去戴Apple Watch?最近有電台主持人問我這個問題。簡單的回答:在兩者的設計理念不一樣。Apple Watch 打的主意,就是「我要一統天下」,未來有任何人想作「穿戴式電子產品」(Wearable Electronic),就要來跟我蘋果靠邊站,要在我這個「平台」上發展,否則在這領域沒法有立足之地。

偏偏蘋果的算盤沒算好,Fitbit看到了這個巿場的商機和切入點。商機:蘋果要發展「平台」,它在設計上勢必要加入許多東西,才能有個平台的架子。Fitbit 不做平台,只作單一產品,只要幾個需要的功能就夠了,這就可以把成本價拉下來,搶到巿場。

Fitbit最基本款80元不到,最輰銷款HR不過126元,最新高端款也才上了266元,跟Apple Watch 還是有得比。聽說一些MBA的課程,要把Fitbit和Apple Watch的巿場戰略當成教材,硅谷小編聽了一點不奇怪。

價格雖然是主要競爭因素,但更重要的是,Fitbit 整合許多資源,讓消費者有很好的「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 這才是幕後功臣。Fitbit 整合了硬軟件、心跳偵測、卡路里計算這些功能,和別的同類產品相比,為消費者多貼心的想了一些。

Screen Shot 2016-03-07 at 12.06.42 AM

Fitbit貼心的地方,就是想到為什麼消費者要來買它的產品?Fitbit 會考慮到消費者對最新科技的要求,如運動了多少時間、耗了多少卡路里、睡得好不好等等。其實這些也不稀奇,許多其它產品也有,但是Fitbit 比對手又多作了一些。

Fitbit 的成功處,不但在軟硬結合,它還細心體貼想到消費要什麼。比如運動之後,想立刻知道自己心跳有沒到達目標,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走了多少步等資訊,作為下一次的參考。Fitbit 在配合的手機App上,以簡單易看的圖解和文字方式,顯現出來,其中許多圖示功能,是其它對手目前還沒做到的。

自己運動的結果,在智能手機上看得到今天和以前的結果,也可以連線到電腦上,有個專用的App,把自己所有的訊息總結在這裡,可以馬上瞭解自己進步了多少。當然,想和朋友分享,也可把自己的成績貼到社群網上。

Fitbit每個星期到了週六,會寄個圖文並貌的電郵給你,總結你這個星期的成果,還會依照你每星期的成績,給你個獎章,鼓勵你達到某種目標。另外還不定期送電郵給你一些相關的健康資訊,如:營養食品、正確平衡生活等資訊。

硅谷小編用了Fitbit 之後,總算瞭解它的成功之處。Fitbit 不但充分利用了最新穿戴式電子裝置科技,還加上軟件的應用,依據個人的運動量、生活起居、食量卡路里、走路等資訊,打造即時回應,每周總結個報告給你;有事沒事也來個電郵,給你些資訊,換而言之,這個「消費者體驗」做得很好。明知它是精心計算後,用電腦處理出來的反應,但讓人覺得這不是個冷冰冰的產品,而是從這產品又學到了些什麼、得到些什麼。

所以啦,小編在開頭曾提到,咱們想創業的老中,可以在這裡學到一些致勝門道,那就是有超高科技的硬件,加上看得漂亮的應用軟件是不夠的,還要想到消費者是否能從你這個產品和服務中,得到別處得不到的「消費體驗」?

如果你還沒試過Fitbit,現在是時候上網去看看,買個款式來試試看的時候了。很酷吔!

硅谷小編

小編在硅谷歷經硬件、軟件、網路工作,在初創公司做過,也在排名全美前三大的大公司蹲過,追過最近幾年的消費電子展CES,為各大報章撰寫科技相關新聞近十年,對消費電子產品有份熱情,在此與大家分享好玩、有趣、有用的產品。如有疑問或指教,請電郵:tech@newsforchinese.com。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