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診斷和生物標記檢測是肺癌治療的基礎
過去幾年以來,肺癌診斷和治療有重大進展。無論男性或女性,肺癌致死人數都高於任何其他癌症。事實上,肺癌每年奪走的生命比乳癌、前列腺癌和結腸直腸癌加起來還要多。
根據美國癌症學會 (American Cancer Society),估計今年美國將有221,200個肺癌新病例,150萬人因肺癌致死。肺癌是亞裔族群的第一大癌症死因。東南亞裔美國人肺癌比白人肺癌高出百分之18。華裔肺癌死亡率最高,越南裔肺癌比率則是全亞裔第一。
肺癌的兩個主要類型是小細胞肺癌 (SCLC) 和非小細胞肺癌 (NSCLC)。最常見的類型是NSCLC,佔所有肺癌的百分之85到90。治療和預後通常取決於特定肺癌類型、肺癌確診期數和體內擴散程度。
較晚期確診肺癌 (第三和四期) 的整體存活率不佳,但較早確診的則有好消息。在瞭解肺癌的生物學和基因差異方面,科學界最近有了長足的進步。研究人員透過腫瘤 DNA 解碼,已經能夠查出不同基因突變 (也稱為生物標記) 造成的特定肺癌類型。
因為對生物標記有進一步的瞭解,醫師現在可以提供更詳細的診斷,有助於判定最適合個別NSCLC病患的療程。這就是所謂的「個人化治療法」,一開始先做生物標記檢測,理想情況是在初始診斷後就進行。生物標記檢測可由腫瘤科醫師或胸腔科醫師囑咐,需要做腫瘤切片。檢測結果不能透過血液樣本判定。
「如果確診罹患肺癌,病患應該立即詢問醫師有關生物標記檢測一事,幫助判定其基因突變情況,這樣才能接受最適合的治療法,」三藩市的陳耀祥醫師表示指出,「這種檢測方面的進展對亞裔族群意義尤其重大,因為這個族群有太大比例的人受到肺癌影響。」
檢測可提供關鍵資訊
過去幾年期間,癌症基因研究獲得極大的重視。現在許多醫師都會檢測兩種生物標記,包括發生在約百分之 10 至 15 晚期 NSCLC 個案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 突變,以及發生在約百分之2至7個案的間變性淋巴瘤激酶 (ALK) 轉位。不過,確診 NSCLC 的亞裔病患中,約百分之40有EGFR突變,相較之下,白人有百分之10至15。4EGFR突變陽性是很重要的預後和預測因素,許多醫師在決定治療選項時會用到這項因素。
「重要的是,確診肺癌的病患應該瞭解,透過生物標記檢測曉得他們突變狀態的重要性,」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ceuticals, Inc. 腫瘤事業部副總裁暨業務單位主管Kevin Lokay表示,「及時得到適當的生物標記檢測結果,可讓醫師做更詳細的診斷,有助於判定最適合的治療,可影響肺癌病患的生活。」
風險因素和症狀
肺癌可由基因和非基因或環境因素引起。基因因素是來自遺傳,環境因素則可能事吸菸、二手菸、石棉和其他情況。對肺癌最大的誤解包括吸菸是主要病因,但是亞裔肺癌病患約百分之40不吸菸。
肺癌的徵兆和症狀可能經過幾年才會出現,而且常常會與流感或支氣管炎等較不嚴重的病況混淆。慢性咳嗽可能是肺癌早期症狀。其他症狀可包括:咳血或紅棕色痰,呼吸短促,肩膀、背部、胸部或手臂疼痛/痠痛,聲音嘶啞和 (或) 聲音改變,以及反覆發生肺炎或支氣管炎。有各式各樣的診斷檢測可用來確認或排除肺癌診斷。剛開始會進行一般檢驗,接著再做若干額外檢測。
治療選項
根據肺癌期數和類型,有多種治療選項可獨立使用或合併使用,其中包括外科手術移除癌症、放射治療、化療和標靶藥物治療。標靶口服藥物是透過干擾特定基因或蛋白質,達到阻斷癌症生長和擴散的作用。透過抑制癌細胞異常蛋白質的活性,把驅動癌症生長的特定路徑當作標靶。
三藩市的陳耀祥醫師表示,「確診肺癌後立即進行生物標記檢測,醫師將有機會為病患找出最適合特定癌症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