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現在無人駕駛車輛廠商必須提交車輛碰撞數據報告,研究者終於有一些數據可以比較無人駕駛和有人駕駛的道路安全性了。
無人駕駛的未來有了一個很好的理由:有人駕駛更容易發生致傷或致死他人的碰撞。
在一項新研究中,密歇根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觀察了三種出現在美國道路上的無人駕駛車-Google、Audi和Delphi—的碰撞記錄,並與2013年美國道路上所有車輛碰撞數據進行對比。Delphi和Audu為單次長途旅行,Google則為在它所在地區的每天出行。
據研究,約70%無人駕駛車碰撞發生在車停止或時速不到5英里時。沒有人受到嚴重傷害。迄今為止,無人駕駛車輛在任何一件事故中都不是過錯方。
如果你做一個純粹的數據比較,無人駕駛車每百萬英里碰撞率確實高於普通車輛。
然而,有人駕駛碰撞存在報告不足的問題,據NHTSA:60%財產損失事故和24%傷害事故沒有報告。
所以,如果你把這些數字考慮進去,研究作者Brandon Schoettle和Michael Sivak指出,無人駕駛可能與有人駕駛安全性是一樣的,或者更安全一點。
然而,最有趣的是傳統有人駕駛車與無人駕駛車的碰撞類型區別。三分之一的有人駕駛車碰撞不是發生在與其他車輛之間,而是與「固定物體」(隔離墩或建築物)或「非固定物體」(可悲的是,這些可能是人)之間。無人駕駛車到目前為止沒有經歷過這兩種碰撞中的任何一種。
所以,基於總體事故率,即使你可能對有人駕駛車與無人駕駛車存在爭議,但數據證明的東西是無可辯駁的:有人駕駛車更容易造成財產損失或撞到他人並造成傷害或死亡。這項研究認為:「就碰撞相關傷害的總體嚴重程度而論,無人駕駛車輛低於傳統車輛。」
當然這裏還有很多值得指出的點。比如,即使到現在,無人駕駛汽車行駛里程全部加起來只有120萬英里;而美國人一年開車行駛的里程達到3萬億英里。
不過,重要的是找出有人駕駛車的缺點,看看現在有什麼更好的技術可以填補空檔期。今天,博世公佈了一項「行人回避」技術,它希望到2018年所有汽車上都能用上這一技術。
當然,設計出更好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也可以防止撞車事故,保護那些沒有坐在車裏的人 。在我們等待道路上所有汽車成為無人駕駛車期間,有辦法幫助駕駛者更安全地操作。
Photo: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