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食物」成「奢侈品」 但有機並不等於更營養

曾經菜場里不起眼的蘿蔔青菜,如今一旦冠上「有機」頭銜,身價立馬翻個好幾倍。在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的今天,號稱「無污染、無公害」的有機食物自然成為追求品質生活人的首選。

的確,從定義上來說,有機食品主要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無污染、不使用農藥、化肥、添加劑、轉基因技術,而是使用人工肥料、人工除蟲、鋤草等方式生產的糧食,和用這些糧食餵養牲畜而生產肉類,且所有禽畜都不得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來催產。實際上,就是用工業革命前的原始方式來生產食物。

可見,有機食品從本質上來說只是生產方式中沒有農藥殘留物、食品添加劑、轉基因成分等,保證了食品的天然狀態。但是,「有機」的食物就一定如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好,好到值得人們多花幾倍的價格來購買嗎?

不一定:雖然便宜少好貨 但更貴不一定更好

有機產品一般都是超市里的「貴族」,有些有機農產品甚至比同類貴一倍有多。今年三月,一份消費者報告分析指出,有機食品的價格比其他普通同類產品的價格平均高出47%。 2013年,San Francisco一袋25磅有機胡蘿蔔的批發價是一袋普通胡蘿蔔的三倍。

多數有機食品的消費者都抱有「價高物美」的心態,但更貴就一定等於質量更好嗎?不見得。種植有機蔬果的確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資金來達到「有機」的標準,但這巨大的價格差並不完全由這些多出的成本造成。

實際上,「有機」玩的是心理,賣的是牌子。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有機」背後的意義,而「有機」從來就把自己營銷為「健康、天然、無公害」的產品,這種「百利而無一害」的東西當然不便宜,因此漸漸,「有機」變成了「奢侈」的新名詞。

美國國家科學學院的研究結果表明,有機產品的利潤高達29-32%,而當中僅僅5-7%的利潤就足夠讓有機農場回本。那我們多付的那一筆錢,真的給我們帶來了「健康、天然、無公害」等眾多益處嗎?

真相一:有機食品不是營養品 營養價值並非更高

所有現存的科學研究均表明,任何有機食品標榜比普通食品「高出的營養價值」其實都微乎其微,它們本身的營養價值並不比普通食品更高。

一項2009年的營養薈萃分析就指出,有機和普通農產品的營養價值沒有區別。自此之後,科學家們進行了多項營養分析,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有機農產品內含有「輕微更多」磷,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有機產品內含有更多抗氧化物和更少量的鎘。

但事實上,一根胡蘿蔔和一片蔬菜葉子里的營養價值區別對一個人的身體機能來說是小到幾乎沒有意義的,正如Tufts大學營養學教授Jeffrey Blumberg建議的那樣,如果真正想補充營養,最好的辦法是多吃蔬菜,不管是有機的還是普通的。

真相二:普通蔬果不一定就「很髒」

每年,環保組織「環境工作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 EWG)都會公佈一張萬衆期待的「農藥十二金剛榜」(The “Dirty Dozen”),上榜的都是EWG聲稱含有最多農藥殘留的蔬菜和水果。

但在2011年,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一篇報告,報告顯示,儘管被稱為「農藥十二金剛」,這些蔬果的農藥殘留量依然比美國環境保護署核准的最高農藥殘留量低了2% — 也就是說,市面上「最髒」的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量依然是達標的。報告抨擊EWG的研究方法,並結論食用有機食物並不能「顯著降低[農藥]風險」。

真相三:請不要指望有機蔬果會更美味

如果你認為有機蔬果內滿滿是大自然的味道,那你舌尖的大自然很可能比別人口中的要難吃。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取決於許多因素,而有機培養的過程根本不能保證種出來的橙子更甜。

一位美食記者Michael Pollan就曾經形容他從Whole Foods 購買的阿根廷有機蘆筍嚐起來像「受潮的卡紙」;2014年,美食家Dan Barber在他的書《The Third Plate》中寫到他曾測試一根墨西哥有機胡蘿蔔中的糖含量,結果居然為零,口味自然可想而知。

因此,類似「有機的食物更美味」的說法,完全是心理作用。

真相四:有機食品部一定會減少環境污染

複合肥料對環境有害毋庸置疑,但有機農場,尤其是大型有機農場,實際上並沒有停止使用殺蟲劑和肥料,只是他們用的不是人工複合化肥,但這也不代表他們所用的材料就對環境無害,有些甚至會比傳統化肥對環境污染更大。

而且,由於現存的有機農業大部份都由大集團經營(如Walmart),大規模的機械作業卻收成相對低產的有機作物,這樣算來,生產單位有機食品排放的溫室氣體比傳統農業要更高。

真相五:有機農場的待遇並沒有更好

除了「奢侈」、「高端」,「有機」還逐漸演變成「人道主義」和「烏托邦」的代名詞。比如,人們通常認為,普通農場里的工人農夫一般都在極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受盡剝削;但是有機農場就不一樣了,工人與農場主關係平等,其樂融融。

這層被臆測的附加含義也暗中推動了有機產品在年輕消費者中的市場。可事實上,USDA的有機認證標準中並不包括任何勞工方面的要求,因此有機農場內工人被虐待、苛刻工資、性別歧視、禁止工人與質檢員溝通的案例比比皆是。

「反正在工資和勞工權益方面,有機農場和普通農場是毫無區別的,」僱農支持委員會的政策分析師Richard Mandelbaum說。

有機還是非有機,該如何抉擇?

說到這裡,記者並非在嘗試把有機農產品惡魔化,而是想揭開「有機」浮華的面具,看清楚有機產品真實的一面。有機產品最起碼是不會比普通產品糟糕的,但至於高出的價格到底值不值得,最終還是由消費者自己定奪。

而正如中國一句老話,「因時制宜,就地取材」,比起光鮮超市里長途運輸過來的「有機」產品,當地農夫市場上售賣的新鮮時令蔬菜,無論是否有機種植的,都是更好的選擇,而且價格也常常更便宜。

有機食品只是為我們提供更多的選擇,選擇有機卻非給健康上保險。遵循大自然的規則,吃當造的作物,多吃水果和蔬菜,比起講究有機與否之間那點星微差別實在有用太多了。

記者/熊貓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