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阿圖市中心有個設備舒適,裝飾古典的「史丹福戲院」,專門放演一些六,七十年以前有名的老片子。
這些曾經特別翻新整理過的電影片不但聲光不輸於新出的片子,票價還比其他電影院便宜,因此成為本地耆老們最愛的娛樂之一。在這紀念二戰勝利七十週年的八月,它們特別放演了一系列戰後初期,由日本名導演黒澤明主導,三船敏郎等主演的日本老電影,包括當年我在台灣念中學時看過的《七武士》和《羅生門》等。為了回憶自己青春的歲月,也為了更加瞭解日本人的傳統,利用參加抗戰勝利音樂會而忙碌的空檔,同老伴去看了幾場。
在那八部由1949到1960年拍成的電影裡, 最受本地觀眾歡迎的片子是那以日本古裝演出的武士道電影如《七武士》等五部。除了大家喜歡看日本古裝和劍道的表演之外,主要原因是《七武士》裡那些流浪的武士們共同合作,協助農民抗拒土匪的事,很像美國當年西部武打片子裡除強扶弱的神槍手一樣。當然我們也都非常欣賞三船敏郎演武士道電影如「通心棒」和《七武士》裡那份藝高膽大,特別瀟灑的樣子。
看了幾部這種電影後,覺得日本武士道的精神並不只是好戰逞強,甚至隨意殺人等。他們也有我們中國傳說中的俠義精神和為國犧牲的勇氣。也許是這種武士道傳統才演變出二戰末期中他們使用自殺飛機的戰術。
由其他三部描述當初戰後那貧困社會的電影裡,可以看到好些近似戰後在台灣的生活情形。那時我們兩百萬新自大陸撤退到台灣的人,大都擠在有榻榻米的日式小房子裡,靠著配給的糧食和一點大白菜過日子。雖然生活很清苦,可是就像那部《野良犬》影片裡三船敏郎演的警官一樣,我們依然有追求真相的執著和對未來的希望。
最後,在那部1952年,唯一不是三船敏郎主演的《生命的意義,Ikiru》裡,我們看到那位由志村喬演的小公務員,如何利用他生命的最後六個月來為社區建成了一個孩子們喜愛的小公園。
也許由這些日本老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人性的共同體,進而鬆開我們對日本的心結。
文/蔡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