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健康服務中心(Asian Health Services)正在參與一個剛剛起步的運動,該運動旨在透過培訓社區健康工作人員及其他沒有執照的專業人員,

來應對心理治療師嚴重短缺的問題。這些無執照的專業人員與其社區之間存在信任關係,現在他們的職責中增加了心理健康輔導服務。這種方法稱之為「非專業心理諮商」(lay counseling),已經在國外實施,並證明可以幫助應對一些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據凱薩健康新聞(Kaiser Health News)報道,這家位於加州屋崙的社區健康中心主要為英語能力有限的低收入亞裔移民提供服務。身為社區健康工作人員,Jee Hyo Kim(音譯:金智孝) 在執業治療師的監督下提供非專業心理諮商服務。雖然沒有執照,但作為韓國移民和暴力搶劫倖存者,她與所服務的許多人分享生活經歷,能夠與對方建立信任感。

研究顯示,美國亞裔人士接受心理健康服務的比例低於其他種族,而且高達一半的亞裔群體報稱難以獲得心理健康服務。這些數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為亞裔甚至可能對尋求幫助感到猶豫不決。亞太裔數據智庫(AAPI Data)的高級研究分析師Connie Tan(音譯:譚康妮)表示,其中一個原因是其文化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以及感覺自己的問題與前幾代人所面臨的創傷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亞洲健康服務中心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推出了非專業心理諮商服務。當時針對亞裔的暴力行為激增,而能夠流利說該健康中心服務社區所使用的14種語言的心理治療師嚴重短缺。目前美國有6%的人認為自己是亞裔、夏威夷原住民或太平洋島民,但這些群體僅占心理諮商師的3%。

出於擔心人們被忽視,該健康中心於2021年啟動了一個由補助金資助的計劃,旨在支援暴力受害者。這個名為「社區療癒小組」(Community Healing Unit)的計劃,除了提供多種語言的「非專業心理諮商」以及有執照心理治療師的服務外,還幫助客戶申請犯罪受害者資金等服務。

該健康中心的特別項目主任Ben Wang(音譯:王本)表示,這項計劃已經派遣43名社區健康工作人員、個案經理和其他員工參加「非專業心理諮商」培訓課程。學員透過正式授課、觀察教師提供心理諮商、彼此練習諮商,以及接受導師的回饋意見來學習。

Thu Nguyen(音譯:阮秋)是家庭暴力倖存者,一直生活在焦慮和自責中。「我內心的對話折磨著我,」她解釋道。由於擔心與家人分享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在與一位自己無法信任的心理治療師見面後,對於該向何處尋求支持感到困惑。透過這個計劃,阮秋被分配給金智孝提供協助,金幫她找到了合適的治療師。

Related Posts

「溫暖迎春共慶中國年」新春招待會
川普就職前先赴白宮 拜登夫婦迎接
Kura旋轉壽司吧落戶Berkeley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