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泰恩河畔北岸的新堡(New Castle Upon Tyne),與她對岸的蓋茨漢德(Gateshead) 猶如一對雙子城。兩座城市隔著泰恩河(Tyne river),河上有七座橋樑連接兩城。

泰恩橋與蓋茨漢德千禧橋在河上隔水相望是河上最有名的兩座橋。兩橋之間在蓋茨漢德那一邊有座銀閃閃的摩登音樂廳,音樂廳除了定期舉行音樂會並是此地的音樂教育中心。

       我們住的旅館在蓋茨漢德的河岸邊,走過旅館前的停車場就是千禧橋。千禧橋於2001年完工通行,是座只供人行的步行橋,微傾斜的弧形橋面與弧型的橋架相連,從側面看去很像一個心形。河中的倒影與橋身形成美麗的紡錘形,是河上最亮眼的風景。對面的泰恩橋與雪梨大橋是同一設計師,弧形的大橋與挑高的橋面比千禧橋要來得高大壯觀,是河上另一道美麗的風景。

       這一帶盛產煤礦,條條河都是黑水河,泰恩河也不例外。烏黑的河水上漂浮著汽油,河上仍有船隻航行,這樣的污染看著令人心驚,不知英國政府可有整治方案。

       一世紀時,羅馬人開始在這裡建立城池,並在離河畔不遠處建造了一座木造城堡,城市原名 Pons Aelius。1080 諾曼人征服者威廉的長子羅勃拆除木造城堡,重新修建了一座石頭城堡,從此將城市改名為泰恩河畔新堡,簡稱新堡。

        十四世紀時,新堡是英格蘭的羊毛貿易中心。由於此地產煤利於工業發展,到了十六世紀造船業在這裡非常發達,幾乎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造船與修護中心。英國工業革命時,新堡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是當時的工業重鎮。

       走過千禧橋,來到新堡。這一帶是河谷,泰恩河自谷底流過,兩岸雖是窄小的河谷平原,但都建設完善,蓋茨城那一邊是音樂藝術中心;新堡這一邊是碼頭商業區,商店餐館林立非常熱鬧。走過碼頭則是依坡而上的高地,爬上高坡,才進入新堡市區。迎面的山丘上立著一座很漂亮的教堂 – 全聖教堂(All Saints Church),教堂建於1786 到1796年之間。教堂不大,但哥德式的尖塔鐘樓設計得又高又美,站在河兩岸的任何一點,都可一眼望見,是新堡很明顯的地標。  

       翻過山丘,便走到新堡最有名的伯爵大道(Grey Street)。大道的左方是新堡舊城區,古老斑駁的舊城牆很像羅馬時代的水道橋。新堡主教座堂的鐘樓,似乎在遙遙地招喚我們。主教座堂(Cathedral Church of St. Nicholas) 始建於1091年,曾毀於1216年的大火,最後於 1350年才完成,屬於英國哥德式風格。這座教堂原是為了紀念三世紀時的主教聖尼可拉斯(St. Nicholas) ,後來幾經擴建,發展成今日的新堡主教座堂。教堂新哥德式的鐘樓是新堡最古老也最有名的地標,古時泰恩河上的船隻看到鐘樓就知新堡到了,當然那時還沒有全聖教堂。直到今日,新堡雖已發展成北英格蘭的大城,城中陸續建了新教堂,但主教座堂的鐘樓在城中任何角度仍然都能看得到。從主教座堂往南過一條街就是諾曼人用石頭修建的新堡城堡。  

        石頭城堡位於西門路(Westgate Road) ,分兩部份,前面有一座黑色之門(Black Gate) ,後面才是新堡城堡。當時還沒有建城牆,黑門是為了保護後面的城堡。從羅馬時代經撒克遜時期到諾曼王朝,英格蘭與蘇格蘭人時常發生戰爭。爭貿易,搶地盤,兩族人打來打去,新堡也曾數度失守,但最終又被英格蘭人奪回來。到了十四世紀初,為了保護城中的貿易不被蘇格蘭人騷擾,遂築起了城牆以保護城中的貿易,從此黑門與城堡被城牆分隔開來。城堡立在城牆外面,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防禦城堡,守護著新堡城。站在城堡前往東望全聖教堂的尖塔出現在眼前;往北看去,主教座堂的鐘樓一直離不開視線。兩座塔樓好似互相指引,高懸在半空伴著我們在城中閒逛的遠方遊客。面向鐘樓走回伯爵大道,過兩條大街便到達新堡市中心。市中心的右手邊是新堡歌劇院,正前方的廣場上立有伯爵紀念碑。紀念碑一柱擎天,聳立於廣場上也是新堡的重要地標之一。

        新堡除了古蹟處處,城裡的建築亦是古意盎然,時時讓人勾起懷舊之情。

典樂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