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奧斯卡的焦點都被影帝Will Smith的一巴掌佔據了,反而少有人去注意其他電影的藝術價值。獲獎的電影很多,無法一一欣賞,我就挑了今年的最佳影片CODA, 意為「聾人的下一代」(Child of Deal Adult),

這部電影描述一個四口之家,在美國東岸捕魚為生,只有一個高中女兒不是天生聾啞,作為全家人的翻譯,她的成長生涯必然很辛苦,當這種辛苦面對她要展翅高飛,成就個人自我的慾望時,她要怎麼選擇?而長久依賴她的家人,又怎麼能夠「失去」這個女兒?

這的確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題材,而且很符合最佳影片的宗旨:主題正確,情操高貴,強調愛、同情及和解。此片用到三名聾啞人,也很符合現在鼓勵弱勢族群,影視作品多元化的精神。有這些基本優勢,此片得到最佳影片不難預測。

CODA為清新小品,講述聾人生涯

這部電影的影評普通,未受到太多讚美或批評,唯一的共識就是此片沒有帶給觀眾什麼驚喜,角色的設定,情節的發展,都是可以預測的,就像是很多通俗橋段的大結合,看來編導幾乎沒有任何創造的野心,就是拍一部很正確的影片來拿獎。我本來以為是我們這種老影迷太過於挑剔,結果我身邊的年輕人給它這樣的評語:就像升級版的美國高中女生午場電影 (afternoon high school girl movie)。

此片的預測性在於,一開始在船上引吭高歌的女孩,果然具有唱歌天賦,一心一意上音樂學院。音樂老師發現這塊琢玉,義務教學,最後果然成功,師生快樂的抱在一起。她和對唱的男同學因合作而戀愛,有一點小誤會可是很快化解。這個捕魚家庭不滿被總經銷商剝削,打了一架,自己創業做老板,也很快成功了。女兒要上音樂學院,家人由最初的不解、不滿,到突然出現於音樂學院試唱中,給予女兒最大的支持,中間的和解過程幾句話就帶過。最奇怪的是,影片中出現有關於聾啞父母及兒子的性生活,處理得也很粗造,我上網去找答案,有評論說這是要反應聾啞人也有正常的性生活。

女主角Emilia Jones演得挺好,演父親的Troy Kotsur得到最佳男配角獎,雖然演出生動,可是因為劇本的缺陷,並沒有發揮最佳男配角在影片中該有的關鍵地位。影片最感動我的是最後一幕,女兒唱經典民謠 Both Sides Now,搭配手語,以讓父母明白唱歌對她的意義。歌詞是說萬事萬物皆有兩面,一面是美麗虛幻,一面是真實冷酷,但人們還是喜歡記得幻影的那一面,這就是成長的過程。

最佳影片有某種社教功能,所以那些大製片、大卡斯、大賣座的科幻或動漫電影無法進入殿堂,而二十世紀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大製作、大卡斯、大賣座人文電影(亂世佳人、十誡、齊瓦哥醫生,真善美等)已没落,沒有人拍也拍不出來當年水準。近二十年奧斯卡得獎影片幾乎都是小成本獨立製作,離老少咸宜的境界頗有距離。近年最佳影片提名已加至十部,良莠不齊,有些我看來實在平凡不過,也能上提名榜,讓人訝異。

今年提名影片中,我另看了屬於大片的「西城故事」,可惜此片沒有得到市場的青睞,這並不奇怪,對老影迷來說,經典太難超越,對年輕人而言,六十年前的歌舞片型式不如搖滾嘻哈來得受歡迎,此外,現在族裔問題太敏感,講白人和拉丁裔幫派的故事,要拍到「面面顧到」很困難了。另一個市場失敗的原因,是演員沒有明星號召力,而新演員也還不到令人眼睛一亮的地步。

其他電影如「犬山記」(The Power of the Dog),因色調太灰黯激不起觀影興趣,威爾史密斯的「王者理查」(King Richard),可以想像又是一部勵志之作,這種電影太多了,也不想看。選來選去,我決定去看「蝙蝠俠」。

文/ Hijewel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