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頻普及在這個時代,尤其是在這個莫名其妙的瘟疫時代,已經像水電普及般成為現代人必備的基礎設施,而且市場還很大,雖有成有敗,但不應以此論英雄,畢竟大家都有出力。

Brian Rendel是一位心理健康諮商師,卻住在密西根州上半島的蘇必略湖畔160畝農場中。也許他是遠端工作的先驅,但這個偏遠農場真很受網路服務的限制,所以他這位住在鄉村的城市工作者,非常需要可靠的寬頻服務來幫助他的事業,新的衛星網路服務就可以解決這一塊。去年十一月他成為Starlink的商業測試客戶,基本設備大概花了五百元,主要就是像衛星電視天線般的收發碟子。網路服務費為每月$99,可享受下載100 Mbps上傳15到20 Mbps的速度,也就是達到一般定義下的寬頻速度,只要他不是位瘋狂的Youtuber,一天到晚上傳超大檔案的視頻,這樣的速度已夠他工作與生活所需,重點是他很滿意和滿足這樣的服務。他現在可以輕鬆看電影,並且透過Zoom來與客戶舉行視訊會議,他說:「這是一個game-changer,它讓我感覺自己再度成為文明的一份子。」

Game-changer幾乎已成Starlink的封號,在推特、Reddit等社群媒體上處處可見,它代表了「無處不寬頻」(broadband from everywhere)的棋局改變者,而這樣具有時代意義的改變自然吸引了無數粉絲追捧,包括可說不缺寬頻的矽谷鐵粉。Ross Youngblood住在奧勒岡州,但在聖荷西的一家科技公司擔任遠端工程師。他擁有一輛特斯拉Model X,並非常關注馬斯克的一舉一動和他的所有東西,所以Starlink開放民間測試後,他便立即去申請。他說:「我只是把所有插頭都插入,然後它就開始運作了,我覺得這非常具有劃時代意義。」

比起賣車的來賣寬頻普及,靠網路廣告賺錢的谷歌和臉書,可能有更充分理由來發展寬頻普及這件事,可惜它們好像被賣車的給打敗了。早在十幾年前,谷歌就已經注意到地球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沒有可負擔的寬頻,數十億人還活在沒有服務或服務不足的地區,不管是為了網路人權或是公司事業發展,開發這下一個十億人市場是很重要的。可惜,這十億人屬於Loon首席執行長Alastair Westgarth所說,網路連接最困難的那群人。

在谷歌的X項目下孵育了九年,然後長大成為Alphabet集團一獨立子公司的Loon,採用平流層氣球技術,想要為那些觸及不到寬頻網路的人群提供這項服務。2020年春,該公司還終於打破多年來的實驗性服務,獲得肯亞政府核准進行商業氣球網路部署,並與當地電信商Telkom Kenya合作提供用戶訂購式服務,看起來似乎終於有了商業模式,前一年還獲得軟體銀行的1.25億元注資,信誓旦旦地說Loon將致力於把網路連接帶到全球沒有服務和服務不足的社區。但不到一年,別說才剛上線的商業部署要收掉,連公司也要收掉,因為成本居高不下。

Starlink本質上屬於一個網路基地台,而Loon的氣球是4G手機訊號基地台,兩者有所不同,但都能提供寬頻網路服務,而且Loon的出發點就是建立一個平價的4G網絡來服務偏遠地區,所以升到離地18至25公里高平流層的基地台氣球,能停留在那越久就成本越低,目前最高紀錄可達312天,幾乎一整年,但終究還是會落地來重新發射,比起五百多公里高的低軌道衛星,一放就幾乎可數年或數十年不理,似乎麻煩又成本難降,即便衛星要靠昂貴的火箭發射。Westgarth的告別宣言寫道:「雖然一路走來,我們找到了許多願意合作的夥伴,但我們仍沒找到一種降低成本的方法來建立長期、可持續的業務。開發根本性的新技術是有內在風險的,但這並不會讓發布這條新聞變得輕鬆些。」

也許Starlink的一路凱歌,以及亞馬遜也獲得FCC核准,跟著要進行百億元的Kuiper網路衛星計畫等消息影響,讓研發介於衛星與地面基地台間的氣球網絡Loon,找不到生存空間而有口難言,但現實是殘酷的,賣車的與做網購的居然在寬頻普及這件事上,打敗了靠網路過活的谷歌。同樣是靠網路成為世界最有錢公司之一的臉書,也一直有個與行動網絡運營商和網路服務供應商合作的Facebook Connectivity項目,也是為提供快速、可靠又便宜的網路連接服務,但技術則仍舊是依靠那些運營商的基礎建設,即使走落後國家,普及也只會是它們的發達地區,離谷歌、SpaceX要服務的荒郊野外差很遠,因此臉書也於去年九月發射了自己的寬頻衛星Athena,雖然規模比不上Starlink,但衛星是王道,顯然定局,氣球黯然落地,只能徒呼曾經努力,欣慰的是,大家都在為寬頻普及這人類新基礎設施貢獻己力。

記者 Pegasus J. Juan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