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kland市批准爭議性遊民營地新政策

Oakland市批准一項頗具爭議的新政策,禁止無家可歸者在公園或住宅、商家、學校和一些教堂附近搭建帳篷。

Oakland市議會週二一致通過這項措施。根據這項措施,只有遵守安全和衛生規定,無家可歸者才可在城市某些地區搭建營地。

市長Libby Schaaf說,這項政策將于明年1月開始實施,它確立了Oakland市首個無家可歸者營地全市性規定。她稱之為「對不可接受的情況的同情回應」。

自2017年以來,房屋售價中值約75萬元的Oakland無家可歸人口增長了63%。約有4000名無家可歸者,其中許多人住在至少140個帳篷和房車營地裡。

跨部門運營主任Joe DeVries在一份報告中說:「這個問題已超出城市目前的政策環境。」

根據新規則,無家可歸者不得在以下範圍內搭建營地:距中學/學前班或兒童保育中心150英尺範圍,高中100英尺範圍,家庭/企業/公共公園和禮拜場所50英尺範圍內,或無家可歸者收容所25英尺範圍。

根據新規則,無家可歸者營地可設在一個「高敏感」區域,但前提是它們由非營利組織或信仰組織管理。城市將這些區域定義為營地會影響無家可歸者和居住人口的健康和安全的場地。

無家可歸者可以在「低敏感」區域搭建帳篷。但帳篷必須搭在街道一側,不得堵塞人行道或自行車道,不得儲存易燃材料或輪胎,也不得佔用超過每人12×12英尺的面積。

違反規定並準備關閉的許可區域內營地將得到72小時通知,營地居民將得到臨時住所。沒有人會因為在公共場所露營被傳訊或逮捕。

據East Bay Times報導,Homelessness Administrator Daryel Dunston在虛擬會議中說:「這不是為了給人們定罪。這是說,如果你要住在這裡,讓我們建立一些基本標準保護你自己的安全。」

批評這項規定的人士說,這將把無家可歸者從城市推到Oakland Airport和Oakland Port附近荒涼的工業區,在那裡,他們將無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將遠離他們能獲得的少數資源。

Needa Bee是一位有兩個孩子的無家可歸母親,她兩年前被趕出Oakland的家,和孩子住在露營車裡。她說:「這項政策試圖做的是讓無家可歸的人口隱形,給人一種無家可歸問題已得到解決的粉飾效果。」

Bee是一個叫做The Village的草根集體的創始人,該組織管理著約40個Oakland無家可歸者營地。她說,在聯邦暫緩逼遷令於1月1日結束時,城市勢必迎來一波無家可歸潮,城市正在為此做準備。

Dunston在週二會議上說,城市將擴大其外展能力一倍,啟動第二批專門清理營地垃圾的公共工程隊。城市還將建立資料庫跟蹤每個營地狀況,並開發移動應用程式,讓外展人員可以使用該應用程式即時報告營地狀況。

Oakland市議會成員還對這項政策進行修改,要求市府工作人員在所有七個區確定被批准營地的用地。Bee說,這其實是城市三年前就承諾的事情。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