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車於2016年推出的品牌Maven,專營汽車共享、點對點汽車共享和租車給零工者業務,一度被稱為汽車業的Airbnb,但市場似乎沒那麼好做,一路跌跌撞撞,去年更收掉近半市場的北美17座城市,如今COVID-19又成為壓倒它的最後一根稻草,讓該公司於4月21日宣布,將永久卸下該品牌。

 

汽車共享(car sharing)比車程共享(ride sharing)更接近共享經濟,因為前者像空房間一樣地把空著的車子拿出來分享給別人開,而後者則是一位車主開著自己的車,載著幾個陌生人來分攤一趟順路的車錢,其實比較像打計程車的零工,但無論如何,兩者都掛著sharing的名號,也正是這場瘟疫消滅的最大經濟模式之一。

 

保持安全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防疫措施成了共享經濟的天敵,甚至早在這措施發布之前,因為恐懼密閉空間的近距離傳染,已促使共享經濟代名詞的Uber和Lyft車程共享慘淡到不行。在全國各州都還沒發布居家禁足令之前的三月中旬,這兩大網約車公司就說要在美加地區,停止車程共享的服務,以配合防疫需求。Uber說不再提供Uber Pool,Lyft則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其共乘功能將被暫停。

 

但它們的網約專車還是會繼續營運,只是業績很不好看。也就在暫停共乘服務的那幾天,Uber首席執行長Dara Khosrowshahi在股東會議上表示,那幾天在疫情最嚴重的幾個城市如西雅圖等,叫車量下降了六七成之多,不過他也給投資人打強心針,說即使全年叫車量減少到八成這樣的最慘情況,該公司也有辦法擺脫困境。

 

擺脫不了困境的共享經濟特色公司之一是WeWork,信誓旦旦要改變世界的共同創辦人Adam Neumann當初說:「你要如何改變世界?就是把人放在一起。而要最簡單地把人放在一起的大地方是那裡?當然就是工作場所啦。」而這個創業理念遇到了COVID-19,顯得極端防疫不正確了。果然,當非民生必需行業必須歇業的命令在各州開始雷厲風行,全美的WeWork共享辦公室幾乎都被迫關閉,即使該公司極力抗拒要繼續開門。公司董事於4月14日開會討論,如何處理被閒置的數百萬平方呎的辦公空間,更大的問題是,提供工作場所分享的這種公司能否從瘟疫中恢復。《衛報》對此評論道:「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從未被一個經濟下行考驗過,當然更別說讓一個全球經濟下行來測試了。」

 

WeWork很多房東在四月都沒能拿到房租,該公司也與他們接洽如何重擬收入分享協議,但比起當初看好共享經濟的大金主軟銀來說,房東的損失可說九牛一毛。雖然軟銀的損失與瘟疫無關,但卻與該公司的商業模式、商譽和大環境有關,而且認賠幾百億,不願再出三十億買斷Neumann的股票,以及WeWork憤而提告軟銀不履行投資合約的時間點,可是在瘟疫蔓延時。

 

另個擺脫不了困境的共享經濟行業是共享單車或滑板車業者,而這次的就地避難令,員工居家遠距辦公反倒給了公司大手筆裁員的方便。The Verge報導稱,Bird於3月27日向數百名員工發出“COVID-19 Update”的Zoom視訊會議通知,員工登錄這個單向會議後,發現一個女子聲音在朗讀一份稿子,全長兩分鐘,正式通知406位與會者通通被裁員了,佔公司全球總員工數三成多,且給員工這份壞消息的,還不是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Travis Vander Zanden,而是公司首席溝通長。

 

不過Zanden後來給了「存活的」員工一份備忘錄,寫道:「如您所知,我們已經不得不暫停世界各地的許多市場,並大幅削減支出。由於還在蔓延的COVID-19危機對財務和營運上的影響,我們要對約三成的團隊夥伴說再見。」另家共享單車業者Lime也不好過,疫情發生時他們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結果讓該公司的估值從24億元掉到4億元,同時該公司也要裁灣區員工。

 

還有個共享經濟龍頭也大受疫情影響,Airbnb於三月底宣布撥款2.5億元,貼補因為不能出遊或不敢出遊而蒙受損失的全球房東,原訂的IPO也被取消,今年的所有市場活動都暫停,高管薪水減一半,更慘的是,那些加入Airbnb賺短租遊客熱錢的房東,紛紛退回到長租市場,乖乖地賺生活房客的冷錢。

 

這場瘟疫不只攻擊人體呼吸道系統,許多病例都顯示,還可能會傷害免疫、神經、消化等各個生命系統,可謂人類健康史上最大威脅之一,除此之外,也是人類經濟史上最強殺手之一,哀號遍野不說,連疫情爆發之前火紅到天的共享經濟,似乎一瞬間就重傷到要住加護病房,比過去任何醜聞、質疑與批評都還要厲害。不過,這場瘟疫雖殺死了共享(sharing),但也造就了按需(on demand)。

 

記者 Pegasus J. Juan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