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界大享、臉書(Facebook)創辦人小查(即馬克.查克勃格,Mark Zuckerberg)和太太普利希拉.陳(Priscilla Chan)捐出八十萬美元,分別給夫妻倆最喜歡的灣區八家餐館,每家十萬大洋,希望幫助他們渡過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困難。

看到這則新聞,心中跳出的第一個想法是:哪八家餐館啊?小查和老婆喜歡的,要不要也去試試?

抱歉,沒有先稱讚他們的義舉。而且後來又想到:對身價近八百億美元的小查夫妻而言,八十萬美元連九牛一毛都稱不上。這並不是說他們寒酸。他們實際上很慷慨,是大慈善家。2015年12月,他們的第一個女兒出生時,夫妻倆就宣佈,將捐出他們臉書持股的99%,用於造福人類。他們的臉書股票當時價值450億美元。

看到這則新聞時下意識湧出了「去試一下」的想法,相信有人有同感。接著又想到:哦,原來名人捐錢給餐館,還附帶廣告效果。這個效果難以用金錢計算。

的確,名人和餐館發生「關係」,多半會有廣告效果。

1998年6月,正在上海訪問的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到上海老城隍廟的綠波廊用餐。消息傳出後, 綠波廊頓時門庭若市(其實綠波廊的生意本來就不錯),食客紛紛指定要吃「柯林頓餐單」(Clinton Menu)上的菜。

柯林頓這一餐的地點,並非東道主中國官方安排,而是美國駐華外交官,事先「微服私訪」,試吃多家餐館後決定的。餐會亦非官方活動,而是柯林頓攜妻女一起出席的家宴。總統自付賬單。

大約四、五年後,恰在上海,有位朋友在綠波廊請客,邀我同席,並說點的是「柯林頓餐單」上的菜餚,立刻答應,沒想到臨時有急事,無法出席,與「柯林頓餐單」上的美味失之交臂。後來隨舊金山市長紐森訪問上海,東道主在綠波廊請客,是否吃了「柯林頓餐單」的菜,卻沒有問。

另一個例子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包子餐」。2013年12月的一天,習近平來到北京月壇的慶豐包子舖,點了六個豬肉大蔥餡包子,炒肝和芥菜各一份,共人民幣21元。之後慶豐包子舖也是大紅大紫,人們紛紛指名買「習總大餐」。大約兩年後,「慶豐」開了三百多家分店。還有未經授權的冒牌「慶豐」而引起糾紛。

以上兩例發生在中國。舊金山灣區也至少有兩宗國家元首與中餐館的故事:1996年5月24日,柯林頓總統突然來到舊金山中國城都板街的東亞餅家,買了蛋黃蓮蓉月餅,並與老闆、客人談笑風聲。當時十多位舊金山民選官員和中國城僑領也趕到那裡。

彼時柯林頓正競選連任,當時北京政府被指透過某些美國華人,向柯林頓的競選捐錢,意圖染指美國大選。華人社區形象因此受到影響。柯林頓造訪中國城後,有評論指出,「餅家之行」是總統希望安撫華人。

2012年2月,也是「事出突然」,奧巴馬總統來到舊金山中國城的迎賓閣餐館,買了夠十人用的廣式點心,自掏腰包付了120元,另加40元小費。

這兩次總統垂顧中國城華人餐館,似乎並沒產生很大的廣告效應。美中國情不一樣。小查夫婦「欽點」的八家餐館,我都記下來了,但不會專程去「試試」。以後如順路,定會登門品嚐。

 

作者/劉暢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