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舊金山,經過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看到這幢大樓正在擴建,突然對自己說:舊金山是個「崇洋媚外」的城市呀!

有點聳人聽聞。亞洲藝術博物館和「崇洋媚外」有甚麼關係?

亞洲藝術博物館原來在金門公園裡面,和迪揚(de Young)博物館共用一幢建築,2003年「自立門戶」,遷移到舊金山市政府大廈對面的前總圖書館大樓。

我經過亞洲藝術博物館時,想起負責改建前總圖書館大樓的設計師,是義大利名家Gae Aulenti(1927-2012)。Aulenti的特長之一,是把原先其它用途的舊建築改建成博物館。1981年,她把法國巴黎的一個火車站,設計成一座展示法國 1848至 1915年藝術作品的博物館。火車站的名字是Gare d’Orsay,被改建成Musee d’Orsay博物館,展出莫奈、德迦、高更、凡高等名家作品。這個成功的改建案為Aulenti贏得很大的聲譽,這也是她在競爭激烈的前舊金山總圖書館改建案競標中,一舉奪標的重要原因。

可是,前舊金山總圖書館大樓改建由義大利建築師奪標,並不能證明舊金山「崇洋媚外」啊。

在舊金山灣區居住近40年,一直比較關注舊金山的藝術活動。這些年來, 與藝術有關的舊金山新建築或改建,幾乎全部由外國建築師擔綱,沒有本國專家,難道不是「崇洋媚外」嗎?

我覺得,這些建築中,最重要的是位於3街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1995年落成,設計師是瑞士的Mario Bota;2016年完成的擴建工程,其設計由挪威的Snogetta公司奪標。

2005年落成的新的迪揚(de Young)博物館,主設計師是瑞典的Jacqu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他們請了舊金山一家建築設計事務所幫忙,這家事務所名Fong and Chan Architects,兩位合夥人是華裔,現在想不起他們的中文名字。

位於金門公園的迪揚博物館,是全世界唯一一幢用銅片包起來的建築,因此於落成時引起很多爭議。兩位瑞典設計師說,銅會生鏽,時間長了,綠色的銅鏽就會和四週的綠樹融合在一起。2005年至今14年了,還沒有看到他們所說的建築與樹木的「綠色融合」。

是的,幾天前,我經過亞洲藝術博物館時,突然想到舊金山近年來的多處大型藝術建築,都由外國建築師主持設計,心裡就不禁冒出一句話:舊金山「崇洋媚外」。

這也表明,這些藝術機構的理事會,在決定相關的設計師時,心裡有很濃的歐洲情結。

讀者要問,目前正在進行的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擴建工程,設計師是誰?

這位老兄名Kulapat Yantrasast,泰國出生,在曼谷和東京受教育,他的建築設計公司在南加州。終於有亞洲人主持與亞洲藝術博物館有關的的設計工程了。

 

作者/劉暢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