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獲諾獎的美國因素和「拒領」

中國藥物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發獎的在瑞典,拿獎的在中國,和美國有甚麼關係?當然有。還有,難道她會「拒領」嗎?開甚麼玩笑?

屠教授為何研究虐疾療效極高的青蒿素,中國傳媒說,「1967年應北越方面的要求,中國啟動了一項代號為『523』的絕密項目,進行新的抗虐藥的研發」(《中國新聞週刊》)。中國傳媒還說,因大批越南士兵罹患虐疾,要求中方提供有效藥物,所以才有此舉。

越戰1955年開始,1975年結束。越戰之前有1945至1954年的越法戰爭。1967年之前越南士兵難道不患虐疾?

而且1967年正是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高峰時期,絕大多數科學家遭到批判批鬥,有人被迫害致死,有人自殺身亡,更多人的關入「牛棚」。這種形勢之下,屠呦呦等一大批科學家為何突然受到「青睞」?

灣區有位老中醫,和屠呦呦是前後屆的校友,他說,當時中國派了很多軍人到越南,幫助北越抗美。這些中國軍人到越南後,不服南方水土,患虐疾者眾,影響戰力,因此才把很多可能已關進「牛棚」的科學家「解放」出來,緊急研究抗虐藥物。

查資料,中國確實於1965年春向北越派遣鐵道兵、工程兵、高射砲兵等部隊幫助北越抗擊美軍,到1970年累計派遣32萬軍人,巔峰的1967年達17萬人。

所以,對比中國傳媒的說法,我更願意相信灣區那位老中醫的說詞。

越戰對錯,本文不作討論。但因有越戰,才有中國出兵越南,繼之有屠呦呦等中國科學家研究抗虐藥。這是屠獲獎的美國因素。

而如果當年就向中國科學家頒發諾貝爾獎,很可能「拒領」。很多人會覺得難以理解。

共產國家「拒領」諾獎有前例。1958年,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因小說「日瓦戈醫生」,被宣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但這部小說當時在蘇聯遭到大規模批判;諾獎委員會宣佈文學獎得主後,蘇聯作家協會開除了他;還有人在街上示威,要求政府驅逐他出境。所有這一切,迫使這位作家拒絕接受諾獎。

讀者會說,這是蘇聯,不是中國;這是文學獎,不是醫學獎。那就再舉一例:1976年中國發生唐山大地震,造成24萬8,211人死亡,民間傳說死者達百萬。

當時許多國家特別是中國的近鄰日本都在第一時間表示,要參與救災並提供救災物資。但當時的中國政府擔心西方國家因此影響中國,以「自力更生」為名,拒絕國際援助。所以,如果當時頒獎,屠呦呦宣佈「拒領」,完全不是沒有可能。

作者/劉暢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