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é ! ~ Koko de la Isla “佛朗明哥”

專訪 / 人美

小時候,不知道誰是芭比,只認識”養樂多”娃娃。順著養樂多身段、一圈一圈用勾針織出的蕾絲波浪娃娃,像蛋糕似的。KOKO de la Isla的娃娃就不一樣了,那是一尊叔父自西班牙帶回的陶瓷娃娃,層層大紅色蕾絲舞衣裹住的美女,就站在媽媽房間的梳妝檯上。那也是Koko第一次和佛朗明哥結緣,而且就這麼深深地為她吸引著…

「我常想,或許就是那份憧憬,讓我一股腦兒地往下”跳”。」剛剛下課的Koko,一臉紅潤。八歲才開始學芭蕾、爵士、踢踏舞的Koko,覺得自己起步有點晚,但是很愛舞蹈,不論是現代舞、巴洛克時代的古典舞或者西班牙的土風舞,她都學、都喜歡。「真正認識”佛朗明哥”這種舞,應該回溯到大學時代。在Irvin南加大主修舞蹈畢業之後,拿到一筆獎學金繼續在學校修課,學創意編舞,那時候有位教授教西班牙舞,算是第一次和佛朗明哥沾上邊。其實嚴格說起來,那還不是正統的佛朗明哥,直到另一位老師給我一個打工的機會,跟著她墊下了踢踏的基礎,也引導了我進入正統佛朗明哥的世界。隨她於世界各地的演出,逐漸地我也看到未來的路。」言談間,Koko散發出一種韻味,一種生活的歷練。

「還記得叔父有次帶我到東京新宿的一家西班牙餐館吃飯,現場有一組藝人表演,一個歌者、一個吉他手和一位佛朗明哥舞者。當天吃的什麼我都沒在意,反而為現場表演舞者激動的情緒震憾不已。」當年的感動,讓Koko也有了一組自己的”cuadro”, 固定在灣區San Jose市Santa Clara St.上的Picasso’s Tapas & Restaurant表演。「佛朗明哥表演是歌、樂和舞三者的默契,有基礎的踢踏步伐卻沒有固定的舞姿,曲隨意走、舞隨心跳,主要是抒發你的意念和情緒。隨著音樂,舞動肢體和臉上的表情,現場很能引起共鳴,讓人感受到你的悲喜哀樂。」莫怪Koko說教舞最大的成就,就是看到學生舞出自己的”型”,「初級的學生通常很忙,忙著搞清楚踢、踏的節奏和方式,等他們有了步伐,肢體的表現就很快了。我的課通常都請我的吉他手配合,現場給音樂節拍,讓學生先體會音樂的節奏模式和情感背景之後,再開始帶他們跳。」

走進教室,地板傳動著”砰、砰砰砰”的踢踏聲,柔軟的稍高跟鞋貼著腳尖和腳跟,驅動著吉他節奏,撐出腿部線條,每一個轉身、腰力扭動,波浪圓裙開的像朵花兒似的;一堂課90分鐘沒一刻閒著,全身贅肉抖的一乾二淨。看Koko示範每個步驟就像看她的現場表演,即使是簡單的幾拍,仍見佛朗明哥的姿態和精神,這或許和她曾向多位佛朗明哥舞蹈名家:El Junco、Juana Amaya、Eva la Yerbabuena、Belen Maya、El Guito,、La Tania,、Rosa Montoya、Diana Alejandre學習有關,隨時隨地全心投入。「雖然上過這麼多名家的課,Rosa Montoya是我跟最久的佛朗明哥老師,她也是西班牙傳統佛朗明哥舞者。」Koko說,佛朗明哥舞蹈是一種即興舞蹈,沒有固定的動作,全靠舞者和演唱、伴奏的人以及觀眾之間的情緒互動,所以她最喜歡的還是編舞。「我的課,不論是入門或先修班,一律都是1小時的踢踏技術訓練和30分鐘的舞蹈編排啟發。當看到學生跳出自己的舞,那是最感動的一刻!」就如資料上說的,源自草根階層的佛朗明哥藝術,融合著流浪民族大量的悲憤、抗爭、希望和自豪的情緒宣洩,而Koko的指導方式,就是讓你聽著歌聲、follow節奏,自然let go。

除了在The Flamenco Society of San Jose及Mountain View的Teen Dance Company Studio教課以外,Koko固定每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在Picasso’s Tapas & Restaurant 演出,也接受機關團體或個人的特殊活動場合邀約特別演出。Koko精湛的舞技,曾讓西班牙領事豎起姆指大讚Olé !「她甚至還不是土生土長的老美,竟然能將佛朗明哥舞詮釋的如此傳神。」如果你知道Koko將夫姓”嶋川” (日文的”嶋”是”島”的意思) 以西班牙文的Isla來轉譯,就能體會她那顆熱愛佛朗明哥自由奔放的心,跳脫傳統日本框框的壓抑印象,Koko一舉手一投足,真是讓人忍不住也來一聲Olé

詢問課程和表演,可直接電郵Koko de la Isla koko@kokodelaisla.com 或上網www.kokodelaisla.com查看。

※      小外傳

據稱,佛朗明哥是源自西班牙南部吉普賽的一種舞蹈,其來源是草根階層,本身的分化,基督教統治者對摩爾人、羅姆人、和猶太人的迫害,以及羅姆人(吉普賽人)口口相傳的傳統。當1492年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阿拉貢的斐迪南軍隊,征服了摩爾人在西班牙的最後一個堡壘格拉納達之後,宣布採取宗教寬容政策,摩爾人和猶太人因此和平歸順。然而後來異端裁判所說服了伊莎貝拉和斐迪南背信棄義,強迫摩爾人和猶太人皈依基督教,否則強迫遷到非洲,光是1499年就有五萬摩爾人被迫接受洗禮。於是大量摩爾人、猶太人、羅姆人逃往鄉下和山中,這就是佛朗明哥藝術形成的土壤。這個背景,反射了佛朗明哥藝術中大量的悲憤、抗爭、希望、和自豪的情緒宣洩,佛朗明哥歌唱者的自然接近沙啞的發音方式,呈現了這種藝術起源的環境,也影響了西班牙其他的藝術形式。

世紀遷徙,這一門綜合多種民族,包括:印度、阿拉伯、猶太和西班牙等民族的音樂及舞蹈文化混合再結合,無形中為佛朗明哥的音樂和舞蹈世界注入了一股強烈而敏感的情結,而這”情結”,使佛朗明哥音樂、唱詞、曲調、舞風和舞台意識,自成一門獨特的藝術、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種無語形容的孤獨美感。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