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瘟疫蔓延無止盡,民生物資幾搶殆盡之際,貴為州長夫人,是否也會如市井小民一般買不到衛生紙呢?會的,至少加州州長夫人Jennifer Siebel Newsom推文這麼寫道:「萬般無奈中的一點點小確信:可以家庭聚餐,沒有做到深夜的回家功課,也很高興孩子不會因體育和活動而很晚回家。但也不幸的,我們明天就要用完衛生紙、紙巾和Kleenex了,我希望人們不要囤積喔!」

囤積有兩種,一是恐慌囤了自己用,另一就是囤了好牟暴利。3月14日,推特帳戶名為Ms. Curd的人貼了一張,在緬因州Portland一家地方雜貨店拍的照片,上面顯示被拆零賣的POM衛生紙貨架下,有張告示牌寫著:「每卷衛生紙十元,這不是開玩笑的。」這張照片引起司法機關的調查,因為這行為在該州是百分之百違法,雖然店家後來宣稱那是「黑色幽默」,衛生紙還是以正常價格販售,但誰知道在警察來之前,到底真的是在「黑色幽默」還是「奇貨可居」呢?

 

也許十元真的誇張到「黑色幽默」等級,但一卷五元卻可能真的有人在偷偷賣。有人在緬因州Kennebunkport拍到一張個體戶雜貨店照片,看見住宅草皮上擺了一張桌子,上面放著兩大商品:一罐罐楓糖和一卷卷Scott衛生紙,廣告牌寫著:「楓糖每品脫$15,衛生紙每卷$5。」囤貨圖利最好用的銷售管道就是網路,加州聖地牙哥縣警局3月18日宣布偵破一個哄抬物價的網路賣家集團,他們販售衛生紙、口罩、兒童濕紙巾與消毒清潔用品,在防疫期間賣比正常零售價高出廿倍價格,警方利用假冒買家方式,一舉擒獲八名嫌犯。加州法律規定在緊急狀態宣布期間,對消費性商品和服務哄抬價格是違法的,可處最高一年徒刑或罰金一萬元,甚至兩者兼施。

 

也不只這次疫情爆發,只要世道一亂,群眾就會瘋搶衛生紙,一個只干上廁所無干世道的民生物資,這個現象讓許多專家學者費解,包括波斯頓大學經濟學家Jay Zagorsky。他特別在The Conversation上撰文指出,明明美國有用不完的衛生紙,為什麼人們還要去搶購呢?他說他有一天去好市多買衛生紙,但整間倉儲就是連一卷也沒有。他可以理解瘟疫期間,搶口罩乾洗手等防疫商品,但衛生紙…讓他這位經濟學家額頭多好幾條線。

 

「每年一百卷」,他說這是美國每人每年平均消耗的衛生紙數量,如果大部分產自中國大陸,那這次瘋搶還可理解,問題是美國進口的衛生紙於2017年不到一成,而且也多是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美國從十九世紀起就是衛生紙生產大國,比軍火大國稱號還早,在傳統產業面臨外國廉價生產的威脅下,只有衛生紙業屹立不搖,即使今天,美國還有約一百五十家廠商在生產衛生紙。

 

那麼人們為何喜愛搶購衛生紙呢?他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零風險偏見」(zero risk bias),這是指即使有其它方案可以降低整體風險,仍然執意於完全消除某一風險的偏見。他寫道:「囤積可以使人有安全感,特別是當全世界面臨一種很難或者無法掌控的新疾病時候。然而,我們可以掌控像擁有足夠的衛生紙,以防我們被隔離起來沒得用這種事。」

 

他還提到澳洲在美國之前就遭受衛生紙之亂,該國的一位風險專家解釋這種行為,稱囤積衛生紙是一種相對便宜的行動,因為當人們遇到風險的時候,總喜歡想要去「做些什麼」(doing something)。另外,他認為囤積是有生物學基礎的,鳥、松鼠和其它動物也喜歡囤積,或許人類體內就是有生物學上的囤積方程式。第三種原因是信任和信心的瓦解,他說:「現代經濟是靠信任和信心來運作的,COVID-19正在破壞這種信任。人們失去了能夠到外面走走,當需要時可以得他們想要的東西的信心,這導致人們會囤積如衛生紙之類的物品。」

 

「零風險偏見」似乎有生物學上的天然性,因為許多動物也會做這種沒多大意義的事情,但信任和信心的瓦解,可是比病毒還更毒的攻擊,幸好有識之士已經在為全民打這方面預防針,而且就從衛生紙做起。南加Encinitas物理治療師Johnny Blue,已經在街頭做起「分享衛生紙」運動,希望人們把多的捐出來,然後他再幫忙捐給需要的人,他說遇到好幾位開車的人跑了好幾間商店都買不到衛生紙,而他卻免費分幾卷給他們,但拿到的人的表情好像在說:「你要我付你錢嗎?」他說:「不,伙計,這是有人給我的。拿著吧!』」如何重拾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重建對社會與未來的信心,相信是州長夫人比買不到衛生紙更需要擔心的課題。

 

記者 Pegasus J. Juan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