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科技龍頭亞馬遜要回歸菜市場式店頭,裡面擺的不是旗下全食超市那種高檔生鮮,結帳也不是Amazon Go那樣的「拿了就走」,顧客們請乖乖排隊用信用卡、簽帳卡或現金付錢,這種聽起來是亞馬遜當初想要革命掉,爺爺奶奶級的雜貨店經營模式,有沒有搞錯啊?沒有,至少官方證實沒有,因為他們已經正式宣布明年要在洛杉磯的一個社區開這樣一間「老超市」。

亞馬遜於雙十一光棍節那天,貼出了新的徵人啟事,找部門領導、雜貨助理日夜班和食品處理助理四職缺,地點在洛杉磯的Woodland Hills。按照公司徵人官網的描述,那是一家新的亞馬遜雜貨店,要創造一種顧客會愛的購物體驗,其中對一些職位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會做POS及處理現金。徵人的條件都不高,原則上只要是高中畢業的美國公民,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幾年的顧客面對面應對資歷,以及一年以上的亞馬遜經驗,就可來應徵。

 

要會做店頭海報,要會收現金,這不正是老超市的標準風格嗎?媒體們也很納悶,於是亞馬遜當天回答了媒體的詢問,說這確實是一間不同於全食的新超市,而且是亞馬遜的第一間超市,預計會在全美開很多間。這一點似乎很重要,因為當被問到這新超市是否會與全食競爭,或者讓亞馬遜把資源從全食挪到新超市時,亞馬遜發言人回答道:「在雜貨店購物方面,我們知道顧客喜歡有選擇,而這家新店提供了與全食截然不同的另一種雜貨店選項。全食超市在持續成長中,而且始終是優質天然和有機食品的領導者。」

 

原來當初亞馬遜買全食,只買到高端客戶群那一塊,而一年有八千億元的美國雜貨市場規模,Amazon Fresh與全食加起來,搶到的仍只是大餅掉下來的芝麻粒,大口吃餅的,依舊是稱霸這片武林的沃爾瑪。為了搶食,必須進入主流,而主流就是便宜實惠的庶民超市,像Kroger、SuperValue及一些傳統連鎖超市,雖然亞馬遜沒有對新超市定位、命名與數量多說,但一般媒體都做如此猜測,或者說是主動幫亞馬遜補足這一塊。

 

老超市要王者歸來了嗎?為什麼亞馬遜浪子多年後,終究回頭是岸?沃爾瑪的刺激可能是很大的因素。這兩家公司的氣勢消長,從今年股價表現可看出,受美中貿易戰影響,美股全面走弱,然而依賴中國大陸當工廠的沃爾瑪不但影響不大,甚至在許多關鍵時刻當領頭羊,帶領美股全面上揚,股價從年初開市的$93.34,漲到11月13日的當時為止最高$120.98,漲幅三成三左右,做為一個傳產代表,這樣的表現亮眼到刺眼了。相形之下,亞馬遜雖然今年也曾創造了三成三左右的漲幅,但年度看起來卻是平盤略微上揚,並沒有像沃爾瑪那樣的一路高歌漂亮曲線,而且大部分矽谷的科技類股都平淡無奇,大家似乎走到了一個回頭是岸的地步。

 

「回頭是岸」在亞馬遜有很多案例,但多是科技成分的新品種,而不像這次收銀機老超市模式,例如最有名的新科技實體店Amazon Go便利店,雖然遭受歧視現金的批判後,做了結帳多元化的修正,但大致仍是科技裝備下的實體賣場。它的出現具有實驗性質,不過從發表迄今也快兩年,該實驗的也實驗完了,早該進入拓點階段,然而直到如今全美也才18間,分給25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每座一間都還不夠,只能集中在西雅圖、舊金山、紐約與芝加哥當「景點」供人參觀,為何市場做不起來呢?不賺錢的現實可能澆熄了科技的樂觀,畢竟這種便利店內的零售商品利潤極薄,當初樂觀的省下人力,精確說只省下結帳員的成本,背後卻可能多出了工程師與管理員的負擔。此外拿了就走的購物習慣,也只有那些時髦的科技嚐鮮人在乎,平民老百姓可能還沒忙到要為此付出被感應器監控的代價,雖然不必排隊確實是個優點。

 

事實上,除了Amazon Go外,亞馬遜現有的實體賣場還有505間全食超市、19間Amazon Books、6間Amazon四星商店以及4間Presented by Amazon直銷店,但總銷售額卻開得越多,賣得越少,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市場研究公司Marketplace Pulse創辦人Juozas Kaziukenas指出,透過全食與亞馬遜其它實體項目,亞馬遜正在挖掘雜貨業的數據、經驗與知識。結果花了大錢與時間,才認清平價加收銀機,才是庶民的柴米油鹽之王道,多麼諷刺的學習成果。

 

記者 Pegasus J. Juan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