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只剩兩種人:被逼瘋與快被逼瘋

四六比差不多代表灣區人被逼瘋與快被逼瘋的比例,這是灣區新聞集團與矽谷領導力集團(Silicon Valley Leadership Group),委託市調公司FM3 Research,針對半島、南灣與東灣五縣,18歲以上的1,568名登記選民線上或電話民調大致發現。包括全體、擁屋者、亞太裔、白人與40-59歲中壯年的受訪者,約四成表達未來五年內想搬離灣區,但約六成的租屋族、拉美裔、藍領、服務業及18-39歲青壯年,更是有這樣的意願,簡單說,只有約五成受訪者表達不考慮,其中約六成還沒逼瘋的人口特質,為擁屋者與60歲以上銀髮族。是什麼原因把大家逼瘋的呢?可想而知的高房價與高物價佔居一二名,頗令人意外的是,基本上與這些受訪者無直接關係的遊民問題居第三,只與第一和第二各差四與二個百分點,且比第四大問題,交通壅堵高了三個百分點。

遊民為何讓大家想搬離灣區呢?聖荷西居民James Gardner的Kiely Boulevard住家對面,有遊民常常把購物車拉來當家當運輸工具,他說:「有時會多到廿到卅台購物車串在一起,在社區到處流竄。」他說他已在那住了十年,發現有越來越多的遊民搬入,而且從街頭帳篷升級成休旅車或露營車,阻礙人行道,並讓人很難感覺到安全。他對他們基本上是表示同情的,因為清楚在該市生活昂貴又艱辛,但他說他因他們而無法再與女兒出去散步了。

 

他把這個問題反映給市府,卻發現市府能改變的很少,甚至情況越演越糟。做遊民社服工作的Cham Ministries牧師Scott Wagers稱這是一個大問題,而且每個人都知道。他說:「遊民問題已經滲透到我去過的每個聖荷西街區,這是一個大城市,但現在每個街區都有。這個問題已經失控了,而且為什麼失控也是可以理解的。」

 

遊民又是怎樣接受別人看他們的眼光呢?灣區最老牌的遊民城市,同時也是覺得過去五年變糟比例最高的舊金山,舊金山紀事報於去年底進行街頭遊民訪問:「舊金山是遊民的友好城市嗎?」多數受訪者認為是既友好又不友好,友好的是市府與社福組織提供的服務很好,不友好的是缺乏同情,忽視甚至瞧不起他們。老家就是舊金山,離婚後變成遊民的54歲Raymond對紀事報說:「我認為他們提供的服務比我去過的任何一座城市都要多,但希望人們可以更寬容些。」

 

或許是道德或其它什麼感作用,讓舊金山成為受訪遊民口中的天堂,但那是透過制度展現出來的慷慨,遊民眼中看到的「有房子住的」舊金山人,視他們如空氣。家鄉是Burlingame的34歲遊民James,已在街上生活了15年,說:「大多數人甚至都不會與你進行目光接觸,他們認為你是一個癮君子或罪犯。」家鄉是奧克蘭-舊金山的59歲Dwayne,遊民經驗6年,說:「這個城市對遊民已經麻木了,並不把他們當作需要幫助的人,只視為讓他們的生活方式不舒服的人。」家鄉是聖路易斯,遊民經驗16年的64歲Robert Alexander說:「當你無家可歸了,人們就視你為一個被遺棄的人,他們認為你無所事事。」

 

舊金山的遊民應對預算每年有兩三億,提案C還要向該市的大企業課徵遊民稅,但是遊民卻來自四面八方,只要睡到舊金山街頭,就能享受這些稅金提供的福利,難怪許多舊金山居民顯得不滿,難怪誰能提出有效解決遊民問題的政見,誰就幾乎能當選市長,也難怪聯合國住房足量問題特別報告員(special rapporteur)Leilani Farha,在一趟非正式灣區訪問中,考察舊金山遊民社區時「不禁地感到震驚。」她說:「每一位遊民,無論是路過丟下一句話,或是談了很久,都表示他們想要被看待成一個人。那是什麼意思?真的很淒涼。」

 

這個問題不只讓今天的灣區人覺得五年來生活環境變糟了,事實上這幾年來也一直存在。2016年,李孟賢市長還當政的舊金山,由舊金山商會做的一份民調顯示,51%受訪者認為遊民問題是市政最大問題,比起2015年的35%與2014年的29%,大幅成長五成至一倍,超越可負擔性等問題成為第一大憂慮。超過五成的人也認為市政方向走錯了,最大的理由就是:對於這座城市遊民人口的不滿,高過以往十年間任何時候。

 

遊民說居民視他們如空氣,但遊民問題往往伴隨著髒亂,沒有人喜歡住在垃圾屎尿堆裡。從2010年就住在舊金山的Isis Street,被住家附近遊民垃圾糞便問題困擾的律師兼童書作家Jill Diamond說:「我真的強烈相信舊金山屬於大家的,不只是我們的,但社區總應該要讓大家能生活吧!」

 

記者 Pegasus J. Juan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