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黃葉開始飛舞的金秋,有幸能再度去紐約音樂殿堂的林肯中心,參加了一個大型合唱活動。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兩百多位幾乎全是華人的歌友們用心聲高唱那一系列交響述事合唱“歲月甘泉“的歌曲,來紀念國內知識青年們五十年前所經歷的“上山下鄉”運動(圖一)

第一次在林肯中心參加的大型華人合唱活動是1989年九月十六日,為了紀念那些在“六四”運動中犧牲的青年學子們的“百日”而舉辦的“國殤音樂會“。那三百多人的團隊是由十四個在美東各地的合唱團組合而成。大家在三個月內,各自分別練習了包括”國殤“和”欲悲聞鬼叫“等十幾隻名曲,然後會師在林肯中心為那些死難的青年們哭泣。第二次是為了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我們美東各地的團隊和北京來的中央合唱團等三百多人一起唱了”黃河大合唱“等。
這次參加的人包括來自美國各處,以及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地,曾經唱過 “歲月甘泉”的人,包括一些非華裔的歌友們。我們於表演前一天,在紐約郊區的一個台灣會館裡集合,然後一起在這次表演的音樂總監,來自紐約巴德學院的蔡金冬教授和耶魯大學的陸成東老師指導下練習了半天(圖二)。次日,在演出前,我們又在蔡教授指導下同那些獨唱的人和交響樂團彩排了半天,讓我們有機會複習這套歌曲和彼此間的配合等。所以到正式演出時,我們彼此間都有了一份非常和諧的感覺。因為我在華府參加合唱多年,認識好些來自華府的知青歌友們(圖三),大家就便談談各自生活的變動等。當然也和來自矽谷的歌友們,尤其是初次來紐約的年輕朋友們,在音樂廳外看看紐約市區的秋景,嚐嚐路邊小販的各種快餐等(圖四)。
二十一日下午的音樂會先由巴德學院的當代交響樂團表演了紀念1839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樂曲“1839年的虎門”,和紀念二戰時南京大屠殺的樂曲“我那遙遠的南京”,然後我們列隊登台。雖然曾經在矽谷和德國參加過三次表演,但是剛過了八十生辰的我還是有些擔心自己背譜的能力。好在那位站在我左手,來自華府的年青歌友記性很好,讓我得以放下了歌譜,專心地隨著指揮和樂隊唱完了全部歌曲,再度深深地體會到“歲月甘泉”中所展示的那“感念人生,感念土地”的主題。
同時,也再利用這個機會向照顧我長大的親友,包括在台下的老伴,獻上了我的感恩。
蔡老師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