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貨幣能不能取代法幣 ? 

許多數位貨幣狂熱者認為,數字貨幣有朝一日終將取代美元等法幣。不過,瑞銀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比特幣形式太不穩定,而且有限,使比特幣難以扮演貨幣的角色,也難以成為一個可行的新資產類別。許多數位貨幣狂熱者認為,數字貨幣有朝一日終將取代美元等法幣。不過,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實現這個“終極命題”可能並不是那麼容易。 

 

投行瑞銀的一份最新報告發現,比特幣既不足以成為一種貨幣,也算不上一種有效可行的資產類別,至少目前還不是。 

瑞銀全球宏觀策略師Joni Teves等人在近日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研究結果表明,比特幣目前的形式太不穩定,而且有限,無法成為全球交易或主流資產類別的可行支付手段。 

分析表明,比特幣的結構和高波動性限制了比特幣的實用性。“固定的供應和不尋常的需求動態使比特幣系統容易受到高價格波動的影響,進而使比特幣難以扮演貨幣的角色,也難以成為一個可行的新資產類別。”比特幣是一種貨幣嗎? 

報告認為,比特幣缺乏成為貨幣的所需的條件。 

一方面,由於缺乏價格穩定性,比特幣不符合被視為貨幣的標準。另一方面,儘管比特幣在某種程度上算得上一種交換媒介,但它尚未成為一種常見的支付方式。 

從價格波動性來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通常在一天內變化數百美元。相較於去年12月接近20000美元的高點來看,目前比特幣已經下跌了約70%。 

從貨幣供應量來看,根據瑞銀測算,比特幣想要取代美國的M1貨幣供應(包括流通中現金、支票存款等),其價格可能需要達到近21.3萬美元。也就是說,比特幣替代法幣的具體價位高達213000美元/枚!鑒於目前比特幣的價格在6000美元上下徘徊,距離這樣的價格高位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網路處理能力來看,UBS報告指出,比特幣網路中的固有容量限制了比特幣的實用性。根據測算,比特幣網路只能處理像Visa這樣的公司所處理的支付量的一小部分,這意味著比特幣的網路的處理能力必須大幅提高,才能成為一種有效的支付方式。 

總的來說,由於比特幣的技術可擴展性較低(也就是技術上的限制),波動性仍然太高,瑞銀認為,比特幣尚未能被視為一種新的貨幣形式。 

比特幣是一種資產類別嗎? 

瑞銀研究發現,多達70%的比特幣價格大幅走勢是受到投機行為的推動,這不僅讓其與真實貨幣在市場發揮的作用相差甚遠,也限制了其作為一種主流資產類別的可行性。 

也就是說,儘管數位貨幣具有成為替代資產的潛力,但因為其價格的高波動性,對投機性、冒險型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如果把數字貨幣視為一個有獨立價值的資產類別,瑞銀參照彭博價格資料表示,自2013年年初以來,比特幣的平均年回報率為216%,相比之下,股票和投資級債券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6%和1.6。報告指出,以夏普比率作為指標,比特幣的獨立夏普比率為1.25,標普500指數為1.17,美國投資級債券為0.49。這樣看來,在經過風險調整的基礎上,比特幣大幅超過債券,但僅略微勝過股票。 

瑞銀又比較了比特幣與其它資產類別的平均關聯度。研究發現,如果把數字貨幣視為一個資產類別,與股票、債券等傳統資產類別的關聯性是非常低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瑞銀指出,也正因此,因此,比特幣能夠被用於多元化投資。 

 

未來會有戲嗎? 

不過,報告並沒有排除比特幣有朝一日會成為貨幣或新資產類別的可能性。 

報告表示,如果比特幣能夠實現可擴展性並獲得監管支持,有朝一日它可能成為會“一種可行的支付機制和/或一種合法的資產類別,即便是最保守和傳統的投資者也能參與其中。” 

報告還給出了比特幣未來發展路徑的一個可能方向:比特幣的擴散趨勢可能會追隨類似線上支付提供商PayPal的路徑。 

這不是瑞銀第一次對數字貨幣表示出謹慎態度。2017年在以比特幣為首的數位貨幣紛紛暴力上漲時,瑞銀就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數字貨幣是一個真正的“投機泡沫”,它和17世紀的鬱金香投機潮,以及南海泡沫、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沒什麼兩樣。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