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自駕車似乎出車瘟,從最嚴重的優步自駕測試車撞死行人開始,特斯拉就接連出了幾場「自動駕駛」(Autopilot)下的車禍,其中一場還造成駕駛人死亡。雖然特斯拉再三強調,該公司車輛配備的Autopilot目前還是屬於第三等級以下的半自動系統,與第四以上的全自動有差距,但從2014年便註冊上市的Autopilot,無論是英文或中文理解,都是「自動駕駛」無誤,它前面可沒有加個「半」(Semi)字眼,因此望文生義,能怪車主自己把特斯拉想得太好嗎?

 

從2014年9月下旬以後出廠的特斯拉Model S,車主們便可選購本含在「科技套件」(Tech Package),現獨立出來的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官方標準中文譯名),硬體配備攝像頭、雷達與超音波聲納,可提供車輛360o環境觀察,軟體則是用後來被英特爾高價收購的Mobileye的EyeQ3。整個系統可以偵測道路標誌、標線、障礙物與其它車輛,基本上可做有限度放手、車道回正、自動換線、自動停車、緊急煞車與招喚等動作,尤其把車從車庫叫到面前的招喚,某種程度上已屬小區域的無人自動駕駛了。

 

到了2016年10月,Autopilot進行重大軟硬體換裝,包括負責數據運算的中央處理單元,從Mobileye換成Nvidia。硬體也大大增加攝像頭與聲納數量,前向雷達偵測範圍變遠,所以給了這「升級版自動輔助駕駛」(Enhanced Autopilot)硬體系統新名稱「硬體二」(Hardware 2)。能做的事情雖沒多很多,但主動式防禦能力卻加強,可更清晰辨識周遭靠近的人車物,軟體運算能力也比以前快四十倍。

 

如今在官網上已能選購到「全自動駕駛功能」(full self-driving),將攝像頭數量由四增至八,原則上只要輸入目的地,或車輛檢查行事曆上行程便可自動駕駛,人只要坐在方向盤後方輕鬆看著車子帶你到目的地。官網宣稱安全性至少提升兩倍,但也強調還需要軟體驗證與法規許可,所以並不保證每項功能都隨時可用。簡言之,就是特斯拉認為的「全自動駕駛功能」技術上已就緒,只待主管機關核准上路。

 

正當諸公司仍在測試自駕技術時刻,為何特斯拉已敢在官網上叫賣「全自動駕駛功能」配備呢?或許很多人都已知道,特斯拉從一開始就不走多數公司在走的光學雷達(LiDAR)路線,這種利用雷射來測量目標距離的技術,早於1960年代就發展出來,1971年的阿波羅十五號登月任務中,還用來測量月球表面,讓世人見識到這項技術的精準與實用,但為何穆斯克(Elon Musk)就是不喜歡呢?他在今年2月7日的一場營利電話報告中稱,他還是堅信依靠攝像頭、雷達與聲納就可完成全自駕任務,光學雷達配備到特斯拉汽車上,又大又貴,根本無法市場化。他說:「依我的觀點,那是一根讓公司變成走不出困境的魔杖,也許我是錯的,也或許我看起來像個傻瓜,但我現在很確定我不是。」

 

在技術發展的方向上,特斯拉明顯自成一派,而且很可能是唯一的一派,孰對孰錯,身為凡人的我們當然比穆斯克更不確定了,但近期兩起連煞車都沒的不可思議車禍,讓人不禁懷疑這麼基本的保命措施難道都做不到嗎?

 

最嚴重的一起是發生於3月23日,山景城I-101南下共乘車道出口往南H-85交流道上,一輛Model X以Autopilot模式撞上分隔島,再被隨後兩輛車追撞,造成Model X起火致駕駛死亡,這是特斯拉在國內的第二起死亡車禍,所以備受關注。出事車輛為2017年款,配備的是「升級版自動輔助駕駛」,當天天氣晴朗,視線可達數百呎遠,難怪特斯拉第一時間的說法是駕駛沒把注意力放在路況,事後調數據也說他撞分隔島前雙手放離方向盤六秒鐘。但不管駕駛專不專心,雙手在不在方向盤上,車子不但沒煞車,反而加速直接撞上分隔島,實在蹊蹺。死者38歲華裔蘋果工程師Walter Huang的家屬,已聘請Minami Tamaki 律師事務所正式提告特斯拉公司過失致死,因為該事務所檢視這輛Model X上的Autopilot資料時,指出系統誤判路面標線,沒偵測出分隔島,也沒進行緊急煞車。

 

另起發生於5月11日,猶他州一輛Model S同樣在Autopilot模式下,以時速60 mph撞上一輛等停紅燈的消防車尾部,按目擊證人的說法,車子既沒煞車也沒閃避地直接撞上。雖然這兩起車禍都仍在調查中,但Autopilot名稱容易讓駕駛人誤解而放鬆戒心,與系統尚未完全成熟,的確讓人對該公司的自駕系統不無疑慮。

 

但該系統也不是沒有成功範例,例如2016年在密蘇里州,一位Model X車主因為肺栓塞發作,靠著Autopilot送他到醫院而撿回一條命。無論Autopilot取名正不正確,特斯拉都一直強調不要把手放開方向盤,由此可見,即使在全自駕功能下,能救命的還是人類自己,這或許是駕駛人最血淋淋的教訓。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