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才是傳播假新聞的病媒

寫《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的英國文學家Jonathan Swift,在其1710年的著作《政治謊言》(Political Lying)中有一句話,三月初突然被很多媒體引用,他寫道:「假話漫飛,真話卻在後頭踟躕。」因為麻省理工研究人員在《科學》期刊上發表名為《網路真假新聞的傳播》(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論文,總結說道:「謊言比真話傳得還要快。」

 

三名研究人員分析2006至2017年間,推特上被三百萬人相互轉推四百五十多萬次的126,000條新聞,發現假新聞比真新聞觸及更多人,例如假新聞中的前1%最多可散布到十萬人,而真新聞的散布率卻很少超過一千人;真新聞要觸及1500人所花的時間是假新聞的六倍,從而算出假新聞被轉推的機率比真新聞高七成;在深度觸及方面,假新聞比真新聞快十到廿倍,官方聲明更是望塵莫及。接受者的好奇與情緒,是他們觀察到有如此大差異的最主要原因。

 

這裡有一個關鍵,真假新聞如何判定?研究人員採用的判斷方法是,依據六個獨立真相鑑定機構,對訊息真假產生95%到98%的一致性,從而判斷新聞的真假。結果被認定的假新聞,在所有資訊領域都比真新聞傳播的遠、快、深及廣,政治方面尤為明顯,另外在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科學、城市傳說與財經消息方面也是重點區。而從其內容,研究人員發現假新聞比真的更新穎(novel),證明平淡的話題引不起傳播魅力。另外一個顛覆傳統認知的發現,就是機器人比人公允多了,因為真假新聞在它那兒是一視同仁地處理,真正讓「假話漫飛」的是人。

 

這樣的發現挺傷感的,比起人類,機器人秉公看待新聞,而人類卻還處於色腥煽的情緒層級,而且可能會傷透新聞人的心的是,新聞綜藝化了,唯有灑狗血的新聞才讓人願意廣為傳播,沒有情緒起伏的忠實報導,勾不起什麼人有興趣去推廣。這項研究的主持者之一,麻省理工Sloan管理學院的媒體實驗室教授Sinal Aral說:「這樣的結果真令人不安,對我們來說,這會是今天社群媒體所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另位作者,麻省理工社會機器實驗室(Laboratory for Social Machines)的博士後研究Soroush Vosoughi 說:「即使我們將數據裡的所有機器人因素全撇除,真假新聞傳播的差異依然存在。」

 

所以就算研究人員想怪罪機器人,研究發現還是證明人的色腥煽本性才是假新聞傳播的根源。再從另個研究單位的發現,看看是否可以驗證麻省理工的「好奇假說」(novelty hypothesis)。網路新聞媒體BuzzFeed News差不多每年年底都會做臉書年度五十大假新聞分析,去年底公布的2017十大假新聞分別是:

  1. 保母因將嬰兒塞入陰道而送醫
  2. FBI突擊殮房員工家發現三千根陰莖
  3. Charles Manson要被假釋出獄
  4. Chester Mennington是被謀殺的
  5. 殮房員工打盹被誤送火化
  6. 怒女因做愛未眼神接觸而切男子陰莖
  7. 女議員推男性射精法封殺未使用精液提案
  8. 川普總統下令執行被歐巴馬總統赦免的五火雞死刑
  9. 老媼被控訓練65隻貓去偷鄰居
  10. 丈夫頭卡妻子陰道而雙雙送醫

 

十條有五條屬色,兩條屬腥,三條屬煽,該機構統計前五十大假新聞,從去年1月1日至12月9日,在臉書上引起的分享、反應與評論次數共約2350萬次,其中前四條都破百萬,剛好囊括了色腥煽三大口味。且與2016年同期的2150萬次相比,成長近一成,顯示社群網站上的新聞口味越來越重。

 

Aral教授說:「假新聞更新奇,人們比較可能去分享新奇的消息。」這也沒錯,新奇的東西確實容易被分享,但新奇也可用在新知與風俗文化等正面教化上,何必沉溺於色腥煽的墮落中呢?BuzzFeed的研究也發現,這些新奇假新聞已經企業化與利潤化,每天都有人專事「創作」,讓臉書找多少核實機構來幫忙都不夠看,但社群媒體的用戶要甘溺於這些不營養的「新聞創作」嗎?難怪臉書在倡導把用戶拉回「正常」的臉書應用上,與親朋好友聯絡感情,參與「有意義的」共同體,因為老被這些色腥煽假新聞當平台,既毀名聲又不營養,但麻省理工的研究也說了,人性才是傳播病媒,而人性易改嗎?

 

 

本報記者 Pegasus J. Juan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