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 ——觀《紅海行動》有感

二月二十三日,電影《紅海行動》在北美上映了。其實早在這之前就跟小伙伴約好了去觀影,這種心情就好比周杰倫等你下課——充滿期待。雖然在一天快結束的時候去欣賞這麼一部大場面的片子讓我感到更累了,但是這部電影讓我感觸頗深,加上我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所以我還是決定現在(當地時間晚上十一點半)向同志們敞開本戲精此時此刻的內心世界。

早在一七年暑假在國內五刷《戰狼 2》的時候,我就在電影院看到了《紅海行動》的預告片。那時候同樣在等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像這樣講述中國當代武裝力量的影視作品當然是很值得一看的,尤其是《湄公河行動》導演林超賢的給力新作。 (記得這部片子我當時也是花了幾十大洋在電影院二刷的,而且張涵予、彭于晏簡直快帥上天了啊!!!)不確定的當然是我想到這部電影的上映時間——剛好在國外,所以我很可能就無緣這部電影了。畢竟在手機、電腦上看的體驗大打折扣。所以,當我們中國學生會發出搶票的微信推送的時候,我搶票的速度快得堪比香港記者。收到搶票成功的消息的時候,那種激動的心情就好像你偷看其他班某個高顏值的女生路過你教室外面,而她正好對你笑了一下。當然這些都是我以一種大家都能切身體會到的感受來形容我觀影前的看法,了解我的肯定知道我不願意搞一些用濫的東西,比如那些“厲害了,我的國” “你不是生在一個歲月靜好的世界,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為xxxx瘋狂打call!!!”(引用盜聖老白的話:一個字:俗!兩個字:好俗!三個字:俗俗俗!)

在放正片前,我拿出一直放在胸口兜里的火箭軍臂章,捧在手上——我比較講究儀式感,就好像每個星期一我在自己的房間裡帶上耳機、立正“升國旗”一樣,我感覺這樣做會更有代入感。當放到我方護航編隊出場的鏡頭——鋥亮的導彈護衛艦上,鮮紅如火的五星紅旗隨海風飄揚,特戰隊員堅定地喊話:“This is Chinese Navy…”的時候,我沒控制好情緒,感動得“淚千行”。最近一次上攝影課的時候,教授展示了一些近代中國人漂洋過海初到美國的照片——那時候過來的中國人拿著賣白菜的錢,為了生計,操著賣白粉的心,甚至不得已做一些低賤的工作。就算修了鐵路,竣工合照的時候也少有他們的身影;如今,我們可以看到美帝為慶祝春節,舊金山的行道樹上掛滿燈籠、越來越多的美國中小學生也會在課後上中文學校……雖然主要是迎合合作與發展的國際形勢,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國家的進步,民族文化影響力的擴大。

在講到張譯飾演的楊銳帶領特戰隊進入交戰區的時候,我後知後覺這支隊伍才是本片的主角。可能這也是《紅海行動》成功的一大重要原因——強調集體的力量,而這也符合我國特色的團隊精神;而《戰狼2》更側重於冷鋒的個人英雄主義,加之網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其政治元素的放大,使得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曲解了吳京。換句話說,如果說《戰狼 2》的成功提升了中國電影的平均水平,成績可以得A,那麼《紅海行動》則可以在此基礎上因突出團隊合作意識而得到A+。

如果說還有一個好,就是《紅海行動》道出了戰亂的血腥、殘酷的真實性。比如屍體的殘缺不全、渾身灼燒形如焦炭,不間斷的哀嚎和呻吟。以及平民被逼用作汽車炸彈時對家人的牽掛、特戰隊員戰時的心理變動……這類人性的真實反映,使得觀眾對《紅海行動》的好感又大大提升。還有一方面則說明了戰爭巨大的毀滅性,網上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民可能是紅警玩多了:總覺得戰爭就是造若干坦克和飛機,不惜成本地摧毀敵方總部就能大獲全勝——這種人還是太年輕,太幼稚。希望更多人可以通過這類影片了解到戰爭毀滅性的影響。另外,按照我的觀影經驗,一定會有一些槓精噴女特戰隊員能手持機槍並持續抵肩射擊太假。不過《紅海行動》畢竟是電影,而不是紀錄片;過分要求真實的請前往CCTV 10。

現在是加州當地時間星期六的凌晨一點二十,實在有點困了,或是因為興奮,還沒有想到一些高度概括而又細緻入微的詞句來評析《紅海行動》,但這絕對是又一部我願意去二刷的片子。順便提一下,本次的觀影體驗也很好,尤其在影片結束後,大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全場以掌聲致敬以蛟龍突擊隊為代表的共和國忠誠衛士。於我個人,出於從小到現在對國家、軍隊的敬畏之心,在觀影過程中淚目很多次,或悲傷,或自豪。儘管沒有考上軍校,我也會以此為信仰,並會為自己的崇高理想終身驕傲。最後,起身以軍禮致敬那些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守護我們家園的軍警!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