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秋前的週末,趕到矽谷東灣紐瓦克的一個大旅館裡去參加一個由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召開的國際智能開發交流大會,不僅聽到幾位灣區城市的民選官員分享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應用,也看到許多科技專家們的研發報告等。然後在回到巴洛阿圖後,同老伴去史丹福劇場看了一部根據莎士比亞四百年前的劇本,於1935年所拍的老電影“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看到莎翁筆下那些人在感情上的爭執。追古思今,看來無論網路科技和人工智能如何快速的發展,我們依然可能還會有類似的仲夏夜之夢呢!

在那個由世界各地來的三百多位科技專家的大會上,聽到佛利蒙市長高敘加和前巴洛阿圖市長伯特分享本地區智能城市規畫與應用的情況。除了添設許多電動車充電站之外,大家都在近年來增設不少交通感測器和智慧交通號誌,用以改善交通流量,並協助自動車的開發等。將來的智能城市可能也會納入機器人服務,幫助解決各項管理的問題。做為在矽谷多年的駕車族,我可以感覺到這些智能交通信號燈的效益。但是如何改善主要幹道如101和880等高速公路上日益擁擠的情況,恐怕不是當前智慧系統可以解決的問題。如果十年後能有真正無人駕駛的自動車上市,加上配合的交通法規等,也許可以減少路上車輛的數目,提高尖峰時間的交通效率和安全等。當然如果真正能有新機器人出現,加入服務業和生產線,就會減少上班的人,自然也會改進交通情況。但是如何面對可能產生的社會就業問題等,還需要我們仔細分析各種可能的情況。
”仲夏夜之夢“是一部體現文藝復興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的喜劇。雖然故事的背景是古希臘時代,但是思想,感情和社會標準是以莎翁當時的英國為根據。他在劇本中以女主角爭取自由戀愛和婚姻自主的熱情,反抗父權的鬥爭等來表達人與人平等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在孟德爾孫(Mendelssohn)那動人的音樂中,我們可以看到何美雅(Hermia)如何為了自己與萊斯德(Lysander)的愛情而私奔到森林裡。然後在小精靈普克(Puck)的捉弄下,同另一對人在森林裡發生的種種遭遇。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完成皆大歡喜的結局。
看完電影,再回到家讀完這部莎翁的名劇,才體會到當時那些人物的心情變化。除了加深自己第一次深讀莎翁劇本的感受,也深信我們會比機器人更能做夢。
文/蔡老師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