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的朋友還是真正的「朋友」嗎?

我還記得和一個稱作朋友的某人見見面、喝喝咖啡的日子。這個人,在你有好消息或壞消息、再或者不好不壞消息時你都會打電話給他。這個人,有時讓你笑,有時讓你哭。這個人,你知道你在困難時刻他會支持你。

當下的日子,一個朋友是與你「贊」同一篇線上文章的某人。或者你認識的某人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或任何人,在任何時候,你去上學時或一起工作時、或甚至搭乘同一輛公共汽車時遇見的人。

鑒於談到友誼時的交友氾濫,難怪我們似乎已經失去了知道如何有一個朋友和成為一個朋友的能力。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超過一半我們認為是朋友的人其實沒有以與我們同樣的方式看我們。

這項研究由特拉維夫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完成,發表在PLOS One上。研究人員讓同一個班級的大學生從「1」到「5」五個等級彼此評分,「1」定義為「我不知道這個人」,「5」表示「這個人是一個最好的朋友」。在這個評級中,「3」被認為是友誼的基礎水準。參與者還評估他們認為另一個人如何看待他們。

這裏要記住幾件事:首先,這項研究是基於一個非常小的樣本容量-只有84名學生。很難知道僅基於少數大學生的友誼、一個人是否可以真正得出結論。

另外,研究中使用的定義非常模糊。所以,僅因為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對「友誼」有不同定義,對友誼的看法就會有很大不同。如果我每天坐在班上同一個孩子旁邊、和他談天說地,我可能會把他看成朋友,而他可能把朋友這個詞留給下課後和他一起閒逛的人。差別是語義的差別。

然而,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上述我們在社交媒體時代定義友誼的方式。在點擊和贊的世界裏,完全有可能友誼的定義已變得模棱兩可。我們已經失去了理解如何成為—和發現—一個真正的朋友所需要的社會暗示。

這是令人沮喪的。這可能意味著,你現在得仔細看看你的「朋友」列表,尋找你可以見面喝杯咖啡的人。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