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療法還是病態消費:你是个情绪化消费者吗?

「買買買!」- 據說這三個字已超越「我愛你」,成為時下最動聽的愛情宣言了。心情好的時候要購物來慶祝一下,心情不好的時候要購物來安慰一下 – 相信大家對這種「購物療法」(Shopping Therapy)都不陌生了。

「財散人安樂」,有時揮霍金錢真的能換來紅顏一笑。但如果你感覺正常消費的慾望已經發展成為一種花錢成癮的衝動,而且愈加無法控制時,「買買買」就再也不是一句玩笑或者一種療法,而是變成一種「疾病」了。

「情緒化消費」(Emotional Spending),又稱「購物成癮」(Shopping Addiction),因為它就跟對事物和酒精上癮一樣,是一種病態,一旦上癮你就會對自己的非理性消費行為找藉口,日積月累對自己的財務和精神健康狀況造成威脅,十分值得警惕。

women_emotional_shopping

什麼是「情緒化消費」?

如上文所提到,花錢消費可以緩解壓力,適度消費更可以愉悅身心。所以,偶爾週五晚上跟朋友出去下下館子;某天工作壓力大了,犒勞自己買一杯$5的拿鐵;簽了一單大合同之後終於買下那條覬覦已久的裙子…這些都是無傷大雅的適度消費行為。但是,如果你無時無刻都想找藉口「獎勵」自己,無法剋制(非必要)消費的慾望,甚至沉溺於花錢的快感,那麼你已經成為一名「強迫性消費者」(Compulsive Spender),也就是說,你已經在進行「情緒化消費」。

shopping-addiction

情緒化消費者的四大症狀

現代社會講究物質享受,所以在一个媒體大肆宣揚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環境下,購物成癮非但沒有像暴食症和酗酒那樣受到人們廣泛關注,反而還被鼓吹甚至推崇。當然,堆積成山的信用卡賬單會提醒你需要節制了,但事實上有很多情緒化消費者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因為要麼他們不願意承認,要麼他們很有揮霍資本。而以下四個徵兆能幫助你判斷自己是否已患上情緒化消費:

1. 你經常買完就後悔。

西方現代文化追求的是「及時行樂」,加上退貨程序的便利,很多時候為了那一刹那的快感,人們沒有經過大腦慎重思考就把卡給刷了。所以當東西買回家后,如果你有點後悔自己買了,猶豫是不是應該退掉 — 這已經是你情緒化消費的一個警鐘了。因為如果你真正需要一件物品,尤其是你計劃積蓄了很久之後才購得的東西,你是不會後悔把它帶回家的。

2. 你購買一件物品不是因為你想要,而是因為別人有。

這種跟風趕時髦的心態或許很多人(尤其女性)在青春期的時候都經歷過,但並不代表它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而且它是檢驗情緒化消費的一個重要指標。

當你買一件東西不是為了滿足自己,而是為了迎合別人時,你的購物行為其實已經反映了你內心深處的情緒問題:你買不是因為你需要,甚至不是因為你喜歡,而是因為你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

3. 你經常退貨。

這點跟第一點交相呼應。儘管退貨總比堆了一衣櫥不會穿的衣服或積了一疊還不完的賬單要好,但退貨暗中縱容了你的情緒化消費。

4. 你經常感覺需要「證明」自己買的是對的。

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如果你經常覺得你需要「證明」自己買的這件物品是「值得的」,或者是「撿了個大便宜」(儘管你並不需要它),那麼你也應該警惕自己購物上癮。因為這種「辯解」的心態其實是反映了你的自尊心,而不是你的物質需求。

200446298-001

如何擺脫情緒化消費?

認識情緒化消費而且明白自己有可能購物上癮僅僅是第一步,行動才是關鍵。

看完這篇文章后,你可以馬上打開自己的衣櫥,看看哪些衣服自己已經超過半年沒穿了,有哪些從買回來至今只穿過不到三次 — 女士們,相信我,你們會很有驚喜的。包括看看自己最近買過的東西,分辨出有那些是真的需要的,有那些是「情緒化」的結果 — 比如為了舒緩壓力或者買個開心。

如果讀到這裡,你認為自己很可能已經患上了情緒化消費,那你需要有意提醒自己迴避一些「罪惡源頭」,比如商場和amazon.com。就像酒鬼需要遠離酒吧一樣,克服情緒化消費也是需要意志力的。

同樣,就像戒酒有時候需要AAA,你要意識到「戒買」有時候也需要他人的幫助,這些人可以是你的家人、朋友或者你的私人理財師。千萬不要覺得丟臉,每個人多少有自己控制不了的弱點,當你能合理、理性、適度地消費時,你才會真正感受到「買買買」的快樂。

作者/鍾穎嫻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