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真能不惑嗎?硅谷工程師面對的問題

古云“四十不惑”,人生開始邁入最精華、

成熟的十年,如今若不在穩定的上位,對五0、六0年代生的中年人來說,這可能是面臨事業最艱熬的一個年代。

49歲,任職矽谷高科技公司本間說:「被一個工作超過十年的公司解雇,我真的非常震驚!

轉載自SFGate網報(www.sfgate.com),本間自資深工程師職位遣散之後,歷經數個大大小小公司,最後一個工作待了二年,自此已十個多月找不到工作。「新興的時尚行業如:臉書和谷歌,都是年輕人的世界。」他感嘆的說,這已無關專業了。和本間一樣,40歲的路斯曾是IT公司經理但也已失業7個多月,他說:「外面還是有很多符合我本行的工作機會,但雇用與否完全憑業主考量。」另一位現年56歲的保羅,畢生從事電子硬體發展的物理學家,他的實力背景和經驗所應對出來的高薪和醫療保險,反而讓業主不得不將他放在遣散的名單中。

 

類似本間、路斯和保羅這一代的“白領中年”,正面臨著生存的尷尬期。傳統的電腦系統產業自2000年的GPS開始,維基百科知識與資料上傳、Napster的音樂檔案分享、Youtube的影像上傳與分享,社交網站、谷歌搜尋、eBay網路商場到蘋果智能手機…等,這十年間的大突破直接轉變了產業性質,活躍的雲端科技和虛擬市場已毫不留情地將硬體取向轉變為軟件導向,更間接地影響了市場的人才需求,走向更具創意、靈活性的年輕人。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博格,2007年在史丹佛大學的一場演講中說:「年輕人比較聰明,大多數的棋士都是三十歲以下,為什麼?我不知道。但年輕人的生活比較單純,我們可能沒車也還沒組成家庭,簡單的生活卻能讓我們更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一點也不錯,年輕人追求經驗不在乎薪資高低,不似中生代背負家庭與醫療保險的壓力,而這也成了影響業主考量雇用人力的主因。

 

回想五、六年級生受教育的時刻,正是電腦的啓萌期,學習的是電腦系統語言基本功,和現今流行網路連結的時尚行業如:APP、網站/網頁設計、網路商場等技術上仍有些不同,在程度趕不上速度的時代裡,只得淪入保位戰。而淘汰出局者,有的出走別州再求發展,有的返校進修或趕緊考個地產、保險經紀執照轉入房屋仲介、保險專業,有些積蓄者甚至就考慮自創業了。這種情況不是只發生在科技業,「工廠被購併之後,總公司又沒有空缺,我上了第二波的遣散名單,心中自然十分氣憤也很驚慌。我都54歲了,現在出去能找什麼工作?

賀伯是一例購併案的卡位犧牲者,曾是電子工廠高管的他遭遇遣散之後,曾消極了好一段時間。「外面的工作還是有的,但過去的職稱和待遇,在現實與心理上都變成了工作機會的絆腳石。」賀伯說他心裡那股莫名的“矜持”被一年毫無回音的履歷磨得煙消雲散,可一些基層工作卻也拒他而遠之,原因是”請不起”。「其實,我現在只要一份穩定填溫飽的工作就很滿足了。

56歲的保羅也發出同樣的心聲:「我真的很願意從6位數的年薪減至5位數,但公司從不給我這個提議的機會。」

富比士於2011年底公佈了三十位三十歲以下百萬老闆級人物,其中80%以上是“網路家”,徹底推翻了實力苦幹的傳統中小企業。『年輕就是本錢』亙古不變,只是想不到這波後浪推得又急又快,逼得老子和兒子得一起搶工作。

 

記者 / 李梅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