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人政治明星的崛起與美國的恐華心理

美籍華人参政人数日益增多,已經引起了主流媒體的注意。主流網路媒體提出了一項觀察,表示美籍華人參政率的提高碰巧和中國大陸以世界第二大強國姿態日漸壯大同時。

 

這家網路媒體注意到世界日報曾以整幅版面介紹加州每位華裔候選人的簡歷,無論他們參選的是地方性或全國性的公職。該媒體並指出,那些簡歷介紹的候選人包括勝選連任的州眾議員方文忠和聖他克拉拉縣教育委員馬慧娟,也包括落選州眾議員的李洲曉和王珍妮。

 

該媒體進一步分析,在亞裔人口占百分之三十六的舊金山,自從選出一位華裔市長,已有十名華人競選市政府各項公職。

 

在美籍華裔參政越發踊躍之時,華裔在美國政壇上能達到多高的地位成為話題。在柏克萊加大教亞美研究的一位董教授表示,有個不利的因素是亞裔在美國長期以來被認為不是完全的美國人。他說:“他們(美籍亞裔政治人物)的忠誠在爬得越高時越一定會受到質疑與挑戰。”

 

董教授舉柏克萊加大前校長田長霖為例:田校長差點成為能源部長,卻因美國在二十世紀後期唯恐中國大陸超越美國的心理下,沒有當成。這可以在FBI最近放出的一份報告中找到佐證。

 

雖然後來歐巴馬總統任命了朱棣文為能源部長,但在有了第一位華人能源部長的二十一世紀初,美國恐華心理日趨嚴重。在最近的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候選人拉密就以抨擊中國大陸為一項訴求。他說:“我當上總統第一天,就會給中國大陸貼上暗中操縱幣值的標籤。” 儘管他落選,當選連任的歐巴馬也說過中國大陸有人以不正當的手段搶走美國的工作機會。

 

美國在政治上對中國大陸的抨擊會對美籍華人參政機會有負面影響---在這一點上,百人會的顧屏山先生和董教授看法一致。顧先生說:“這問題在加州也許不那麼嚴重,因為華人社區已在此生根,選民也和中國較有接觸。在紐約大概也沒問題,紐約才選出第一位亞裔國會議員孟昭文。但是在南方,在中西部,如果(非華裔的)對手打出中國牌,那可能有效。“

 

顧先生並表示,這次選舉中對中國大陸表達恨意的候選人更多於以往,不過,選舉結果顯示,少數族裔選民影響力增加,華人當選人數也增多。因此,他質疑”中國牌“的長期效應。

 

他說:”我們正走向多元化的社會。攻擊中國,攻擊某個種族,最後都不會有好結果。

 

编譯:春婍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